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黄潇
在四川报业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来自1954年的报纸,它的标题赫然醒目:康藏、青藏公路正式通车。
它,向全世界宣告——西藏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
这则消息的旁边有一幅照片,它记录着当时筑路大军冒着生命危险,悬空打炮眼的场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这里定格。
川藏公路即国道317线和318线,沿线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和沼泽遍布,是地震滑坡、泥石流、雪崩等灾害的频发段。哪怕时至今日,在这里筑路养路都是无比艰辛的事。但是70年前,10万筑路大军向着雪山出发。四川报业博物馆的报道里记录了这些细节:在号称“川藏公路第一险”的二郎山,大山阴面潮湿,时常下雨,山洪、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而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冬季气温又极为寒冷,筑路官兵在吃饭时,往往一碗饭才吃到一半,另一半就冻成了冰疙瘩;怒江天险的悬崖峭壁长达数十公里,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湍急的江流之中。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筑路军民硬是在“人类生命禁区”创造出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惊人业绩。把修好的路留给别人,把没有路的地方留给自己——“两路”修建者们,用这样最朴实的话,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今天,四川日报全媒体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型策划——“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大型行走调研正式启程。记者们又将为四川报业博物馆带来哪些新“两路”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