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2025专题 > 特色民大工作之星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在雪域与关中之间:我的创新创业之路的探索与成长

2025年04月22日 10:1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作为一名在西藏民族大学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我的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始终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从大一初次接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研究生一年级继续投身产学研创业实践,我在这片土壤中不断汲取养分,在探索中成长,在挑战中蜕变。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一、本科启蒙:从非遗微视频到创新意识的觉醒

本科大一阶段,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内心充满了憧憬与好奇。在众多选题中,我选择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领域,最终聚焦酥油花这一传统手工艺。作为创新项目的负责人,我带领团队开展了《酥油花传统微视频》项目,旨在通过影像记录与传播,助力酥油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入西藏各地,采访手工艺人、拍摄制作过程、整理文化资料,我目睹老匠人用冻僵的双手雕琢佛国世界,指尖流淌的不仅是色彩,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在塔尔寺的酥油花展前,信众们虔诚地凝视让我顿悟: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项目最终完成了一部十分钟的微视频。我们用镜头定格匠人眼角的皱纹里沉淀的匠心,用光影讲述酥油花在时代浪潮中的生存困境。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用现代媒介为古老技艺搭建新的叙事空间。创新创业也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调研与付出。从选题策划到执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协作与努力,而最终成果的呈现更是对创新能力的检验。尽管项目聚焦于非遗文化,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如何挖掘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生实践:从关中黑瓷到产学研模式的探索

本科毕业后,我继续选择在西藏民族大学攻读研究生,并将创新创业作为学术与实践的结合点。研究生一年级时,我申请了以关中黑瓷为主题的产学研创业项目。与本科阶段相比,这一次的实践更侧重于市场导向与商业化运作。我们计划将传统黑瓷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文创产品与手工艺品,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

我渴望学习接触到公司运营的全流程,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从供应链管理到品牌推广,我对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兴趣。通过初步了解我大概懂得了,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实用性;在营销推广中,则需要平衡文化价值与商业逻辑。这让我意识到,创新创业不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系统化思维的体现。即使最终产品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但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问题反思,这都会让我受益匪浅。

三、感悟与反思:创新创业中的成长与蜕变

回顾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创新创业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1.实践出真知:无论是本科阶段的非遗微视频,还是研究生阶段的黑瓷文创项目,实践始终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想法落地,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2.团队协作的力量:创新创业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在项目推进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沟通协作,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如何通过分工提高效率。这种团队精神的锻炼,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3.从文化到商业的跨越:本科阶段的项目让我认识到文化资源的价值,而研究生阶段的实践则让我学会了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这种跨越不仅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市场敏感度与执行力。

4.失败的价值:在创新创业中,失败是常态。无论是项目推进中的挫折,还是产品市场反馈的不及预期,都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调整方向。正如我最初参与项目时,并未预设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但通过实践,我至少明确了“不适合”的边界,这本身也是一种收获。

四、展望未来:在创新中寻找更多可能性

站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新起点上,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尽管目前我尚未确定是否将创业作为职业方向,但这段经历已让我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本质,是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过程。无论是继续深耕非遗文化领域,还是转向其他行业,我都将带着在西藏民族大学这片土壤中积累的经验与勇气,勇敢前行。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希望能将创新创业的思维融入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中,无论是作为研究者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还是作为从业者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转型,我都将秉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因为我知道,创新创业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中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

在西藏民族大学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上,我以创新创业为舟,以实践探索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指引我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本文为2025年西藏民族大学“特色民大工作之星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成果。本文作者陈丹,女,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学。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