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渭城校区的理事长,我有幸目睹了学校创新创业基地的逐步发展历程。大一入学时,从诸位学长学姐那里,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仅有一知半解。带着这份好奇,我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成为其中一员。此后,在学长学姐的引领下,我与他们一同为大家解答在项目申报、项目报销方面遇到的疑惑。众多项目在此成功孵化落地,而我也在解答过程中不断学习、逐步进步。当下,投身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与日俱增。作为西藏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社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但丰富了我们的学术生活,而且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2024年11月参加的清华大学“创客日”活动。在“创客日”的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并且听取了业内专家有关创新创业的建议。通过此次学习,我们知晓了如何更妥当地定义创业目标、怎样科学规划资源、如何克服创业途中的困难,这一切都为我们后续的创业实践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指导。在本次活动返程途中,方老师向我提出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构想,并让我负责贯彻落实。自此,“启航方舟:大学生创业管理生态圈”这一创业实践项目初具雏形,并逐步有条不紊地推进。
“启航方舟:大学生创业管理生态圈”这一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现有的框架结构为基础,联合渭城校区、秦汉校区理事会成员共同组建“陕西启航聚新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项目策划初期,我的内心满是忐忑与迷茫。每次与老师、理事会的沟通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对项目未来的建设充满憧憬。文化墙的构建、工位的分配、与各创业团队的对接……每项任务都让我感到既陌生又新奇。我和团队成员们不断尝试、调整、改进,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唯有持续尝试,才能积累经验、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理清思路、逐步落实细节,虽然过程艰难,但每一步的进展都让我体会到一丝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鼓励与建议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共同探讨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活动推进方式,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一套初步管理体系。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样离不开各合作方的支持。陕西秦凌金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营业执照和公司公户的办理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其专业的服务和高效的办理流程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陕西乐邦和尘商贸有限公司承担了服务中心的卫生清理任务,该公司人员认真负责,确保了我们工作环境的整洁与舒适,这为团队的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
在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同时,由服务中心主持的“星创集市”活动也在进行之中,50个摊位将有条不紊地设置于创新创业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在我看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初步创业的良好契机,更是为我们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本次活动将展示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产品售卖,促使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更好地展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功能与服务,吸引更多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
至今,三年的大学时光有学社相伴,让我倍感充实。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必然会为大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创业机遇。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还将协助老师定期开展讲座,为大家的创新创业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以满足大家的创业梦想。自从我加入学社以来,跟随大家的脚步参与了诸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社成员互帮互助,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力量。
作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我们深知,创新创业不只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对自我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全方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建立,正是一次宝贵的机遇,让我们在学术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实践理论,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筑牢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源于梦想,成于实践。我坚信,在西藏民族大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的支持与引领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成就自我,同时也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为2025年西藏民族大学“特色民大工作之星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系列成果。本文作者张宸歌,女,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西藏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社渭城校区理事长,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西藏民族大学“启航方舟:大学生创业管理生态圈”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张美悦,女,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1级历史(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西藏民族大学创新创业学社运维人员,参与多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