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阿里

格萨尔王的传说

2015年01月26日 16:03    来源:阿里地区革吉县    
分享到:    

AAA.png

《格萨尔王传》是我区民间口头传说的一部文学巨著,讲的是藏民族古代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格萨尔是一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和人民鱼水相依的英雄人物。在西藏,从农区到牧区,从城镇到偏僻的地方,都有人或多或少地能讲出格萨尔的一些故事来,就象汉族地区人们讲《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一样普通。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人民的英雄史诗。各地的说法不一致,有说三十部的,有说三十二部的,也有说三十部的,有说三十二部的,也有说三十六部或六十四部的。现在看起来,是三十六部较为确切,估计一共有一千五百万字。

《格 萨尔王传》这部民间文学巨著,通过古代岭和霍尔等国的战争,真实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西藏的割据和混战局面,和当时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境地。史 诗描绘了格萨尔这个人物,为了降服妖魔,抑强扶弱,使老百姓能过太平日子,来到人世。格萨尔一生进行了许多战争,但这些战争都是为了打退侵略者,是为自卫 而战。他为了惩罚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猛打猛冲;而对于老百姓是绝不骚扰的,而且,还打开仓库,接济贫苦人民。同时,我们从史诗中,又可以看到反面人物霍 尔王、姜国王等人的丑恶形象。

《格萨尔王传》在艺术上是难得的,它刻划了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形象栩栩如生。

《格萨尔王传》还运用神话的手法。如描写格萨尔的马能劝告他,乌鸦能替霍尔王找妃子,还有战斗中射出去的箭又能自己回来等情节,使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史诗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史 诗在语言上,采用夸张的笔法,如描写格萨尔的战马,说它的驱体象山那样高,眼睛象湖那么大,它的背象沙漠一样宽,尾巴长五百丈,鸣如惊雷,动如疾风,确实 是写神了。这就衬托出马的主人格萨尔的英武体魄。对张飞式的人物贾察的描写,也是独具一格的,描绘得十分细腻,如对贾察的那把刀,就用了七十行诗来描绘, 使人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格萨尔王传》又是一座藏语语汇的宝库。通篇尽是夹叙夹唱,大量的唱段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鲁”体民歌形式。并集中了大量的谚语和生动的比喻。

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的史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藏汉民族之间亲密友好的感情。如讲到贾察这个人物,人们把他塑造成格萨尔的叔叔,是汉族 公主的儿子;而且,他的神奇的宝刀,是“汉地吉祥国度所制造的”。史诗还描写了藏族与汉族之间的茶马互市的场面,反映了自古以来两个民族的人民早就互通有 无、友好往来的情景。

《格萨尔王传》不仅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民间文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历史。史诗中,不仅写战争,而且由于战争的牵动,把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战 争双方的军事组织,以及涉及到的奴隶主之间的生产关系,都一一地展示出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吐蕃王朝的建立。这中间的四百年,藏族史书记载得很简单、很 少,而《格萨尔王传》却从侧面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段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

不仅如此,这部史诗涉及的当时社会生活面是十分广泛的。史诗中把当时人民的宗教仪式、社会风气、婚姻制度、生活习惯等都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来。从巨著中人们可 以看到,当时虽然有僧人,但他们的职责是诵经祈神,并没有管理社会的职能,说明当时佛教还没有更多的权力。到了“政教合一”以后,佛教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力。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还是游牧为主,虽有农业,但处于次等地位。游牧部落又是一个军事组织,头人既组织生产,管理这人部落的人民,又指挥战争。 这就是当时的政治组织制度。

正因为《格萨尔王传》内容如此丰富,涉及的方面如此广泛,故事是那样生动,语言又那么朴实优美,所以,它不仅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和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早有俄、英、法、印地文、蒙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流传。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