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阿里

普兰县精准扶贫:教育先行 致富有路

2016年08月09日 11: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孙开远
分享到:    

次仁欧珠家新房主体完工了,普兰县普兰镇多油村又多了一幢农家别墅。当记者来到这座正在装修的房子前,不敢相信这是两年前还在领低保金的家庭。

在全区上下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际,普兰县依托优势资源,发动群众自主经营预制厂、糌粑加工厂、牦牛运输队等,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富路越走越宽。

知识改变命运

“盖房子的钱是我小儿子诺桑贷的款。他和儿媳都是县完小教师,帮我们贷了30万元。”66岁的次仁欧珠向我们讲述了盖房的经过。

次仁欧珠家有8口人,底子薄、没技术、没门路。自诺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次仁欧珠告诉我们,小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诺桑到内地去上学,虽然费用高,但有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孩子上学并没有给家里增加负担。

据普兰县扶贫办干部普赤介绍说,目前,普兰县有贫困家庭学生557人。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普兰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干部职工为贫困学生捐款,并每年从应急民生资金中拿出4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在普兰县,通过让子女受教育来改变贫困命运的群众,并不在少数。记者在多油村看到了正在操作搅拌机的次吉次仁,他家有3个孩子在上学。“有了党的好政策支持,为什么不让孩子奔一个更好的前途呢?”次吉次仁说。

培训带动致富

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利在千秋;而重视群众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则功在当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普兰县委、县政府依托陕西省援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引导全县农牧业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

园区负责人邓超介绍说,每年都会有许多农牧民前来学习。仅今年4—6月,就有60多人来这里。在邓超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正在给茄子除草的索南卓玛。

索南卓玛停下手中的活,摘下口罩,用流利的普通话说:“在园区,有专业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掐尖、授粉、施肥、除虫。如今,我们家的两个蔬菜大棚一年有好几千元的收入。我们在家门口边学技术边打工,一天还有150元的收入。”

主动“造血”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春风吹遍了雪域高原,正悄然改变着一座座古老的村庄。

多油村旁的孔雀河静静地流过,带来丰富的砂石资源。快速发展的县城就在村南1公里处,水泥砖供不应求。多油村团支书扎西群培带领村里20多名年轻人,集资办起了水泥预制厂。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购买了打砖机、搅拌机等设备,专门制造各种水泥砖。

49岁的米玛扎西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在厂里负责水泥砖的养护工作,一年下来,有9900元现金收入。

位于孔雀河西岸的喜德村村民边巴次仁,从拉萨、日喀则参观学习回来后,改良了村里的糌粑加工技术。

普兰镇镇长马克礼告诉记者,普兰县有耕地9637亩,其中优良品种白青稞耕种面积1300多亩,青稞产量占阿里地区的三分之一。糌粑加工厂加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有信心以青稞深加工带动更多农牧民脱贫致富。今年,全县白青稞种植面积又扩大了950亩。

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位于岗仁波齐峰下。村民们充分利用岗仁波齐的旅游资源,自发成立了牦牛运输队,并主动吸纳贫困群众参与。

群众最讲实际,一旦发现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方法,便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有了县委、县政府的引导鼓励,有了学校的精心育人,有了普兰人的勤劳和智慧,相信普兰群众所向往的富裕安康生活很快就会到来。

责任编辑:德吉央宗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