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55岁的索南益西有着丰富的“搬家”经验。他从小生活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门士村是典型的牧业村。赶着牦牛和羊群的他,一年又一年的时光就在夏季牧场、秋季牧场以及冬季牧场的三次迁移中度过。
2017年底,随着索南益西一家入住噶尔县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他们再也不用一年挪三次窝了。“易地搬迁前,村里、乡里干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第一个举手同意搬迁,因为想在城镇生活。”
近日,索南益西坐在自家阳光房的客厅里,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进城故事。
图为索南益西在自家阳光房里 摄影:王媛媛
图为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一角 摄影:王媛媛
图为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玩耍的孩童 摄影:王媛媛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卖掉了家里30多头牦牛和60只羊,索南益西一家赶在2018年来临前搬入新家。150平方米的两层藏式小楼,楼下5个房间装修成厨房、客厅、洗手间等,楼上沿着走廊分布着5间卧室。
“刚搬来时,还是有些不适应的。用电要交钱,一个月100多元。还有去商店买东西,一开始不太会说汉语,沟通有些不畅。现在都习惯了。”
如今他们无需考虑水、电、如厕、取暖等生活问题。之前上厕所去屋外、提水打酥油茶、取暖靠牛粪、太阳能连手机充电都满足不了的电能……过去的生活经历储存在脑海,化成记忆。
从牧区到城镇,海拔下降了近600米,索南益西觉得呼吸顺畅了些。海拔的降低,也让他的风湿性关节炎得到少许缓解。习惯了放牧生活,乍搬进城镇,闲不下来的他开始在家里院内养花种菜,也谋划着“重启”茶馆生意。
2002年开始,索南益西入股门士村农牧民合作社下的一家茶馆,妻子在这里为村民和过往游客提供藏面、茶、盖饭等简单餐食。进城后,妻子时常在门士村经营茶馆,索南益西也打算“二次创业”。
一个多月前,他承包了康乐新居合作社的茶馆,取名“聚财藏餐馆”,主要经营甜茶、酥油茶、清茶、盖饭、藏面等。“去除租金和两名服务员的工资,目前纯利润有1万元左右。”
平日里,索南益西要待在茶馆收钱看店。在狮泉河镇工作的小儿子扎西加布下班后也会来帮忙。“吃饭的话,要么儿子做,要么在茶馆吃,有时候也去外面吃。火锅、炒面、干锅这些,香得很!”
图为索南益西的小孙子雍忠尼玛在阳光房里玩耍 摄影:王媛媛
图为索南益西的小孙子雍忠尼玛在阳光房里摆放的书本和学习用具 摄影:王媛媛
只要不去看店,在家休息,索南益西便会盯着小孙子雍忠尼玛看书学习。虽然看不懂书本上讲了些什么,但他明白,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孙子们绝不能也成为“睁眼瞎”。
狮泉河边、燕尾山下,这个搬进来两年多的新家,记录着无数欢歌笑语。阳光房里,六盆扦插不久的海棠花吐露芳馨,窗台上一株三角梅与之争艳。索南益西的进城故事,未完待续。(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