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家电网在雪域阿里点亮幸福之灯。(图文均由阿里地委组织部提供)
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跨越。
1994年,对于西藏来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是西藏紧跟历史潮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
中央发出号召,全国争相响应。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作出了“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国17个省市、17家中央企业与西藏7个地市建立结对关系,陕西、河北两省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三家央企对口支援阿里。
27年来,对口支援阿里的两省三企把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做好支持西藏工作、帮助建设阿里摆到重要战略地位,经济援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干部人才援藏等齐头并进,援藏力度不断加大、援藏重点不断拓展、援藏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援藏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两省三企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9.61亿元,援助项目721个,来阿里支援人员累计超过2000人。其中,陕西、河北两省共选派9批650名长期援藏干部人才,选派8批327名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选派2批80名组团式教育人才,选派6批124名组团式医疗人才到阿里支援。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国联通集团共选派7批51名长期援藏干部人才到阿里支援,医疗、教育、司法等行业系统选派人员超过800人。通过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帮带本地干部超过10000人次。
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沐浴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援藏省市企业的倾力援助、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的奋发作为之下,今天的阿里以美丽而又崭新的姿态阔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阿里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何兴茂深情地说。
发展是硬道理,援藏项目资金是基石
阿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西藏巨变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跨世纪的时代更迭。
在党中央和兄弟省市的帮扶支持下,一批批事关阿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在阿里落地,一项项关乎阿里长治久安的民生工程在阿里生根,为阿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高层统筹、民生优先、产业对接、互学互助、社会参与”,这是阿里与两省三企在长期援藏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宝贵经验。
两省三企从阿里实际出发,坚持“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积极创新援藏方式,培育农牧、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阿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阿里自我发展能力。
能成就一业带动一方、能促进发展又兼顾生态、能惠及当前又泽被长远、能体现突破又富于创新,这是援藏省市、企业不遗余力推进的好项目。
中印边境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是陕西省援助建设的第一个边境小康示范村。现代化楼房、村委会办公楼、村民活动场所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陕西援藏力量。“近年来,典角村以‘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创建为总目标,以党的建设统筹各项工作,积极建设、打造‘边境第一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为阿里地区边境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典角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自豪地说。
这几年,在河北援藏工作队的努力下,日土县羊绒产业“转”起来了。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民政府与日土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羊绒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生产、购销、加工、集散以及电商引入、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日土县羊绒的“统一收集、竞价拍卖、规模销售”。
通过两省三企援藏,更多的社会投资涌入阿里,许多新兴产业开始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在悄然改变。
政策资金更多地向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倾斜,带动了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发展。“在两省三企的大力援助下,像这样强基础、固根本、高标准、现代化的援藏项目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大,有效带动了阿里地区经济社会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阿里地区发改委主任何兵说。
伴随着全面援藏持续升级加力,阿里对口援藏工作必将谱写新篇章、交出新答卷。
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口援藏机制的建立,是党中央关心爱护西藏人民的一项创举,也凝聚着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深情厚谊。
高寒缺氧、山高坡陡的阿里地区,贫困发生率曾达40%。富民兴藏,阿里干部群众和援藏干部人才携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投入援藏资金7.41亿元,实施对口援藏扶贫项目71个,累计结对帮扶1221户4683名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567件,这是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交出的答卷。
2017年以来,噶尔、日土、札达、普兰4县相继宣布脱贫摘帽;2019年,革吉、改则、措勤3县通过脱贫攻坚验收。至此,阿里圆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国7000多万人摆脱贫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许下的庄严承诺,阿里决不能掉链子。”这是所有援藏扶贫干部的心声。
为了摘掉“贫困帽”,援藏干部与当地干部下基层调研,一去就是半个月,吃在路上、住在路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但他们的心是热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援藏工作必须以扶持老百姓、关心老百姓生活为主旨。
为了让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援藏资金向农牧区、基层倾斜,重点用于改善县及县以下生产生活条件。
2021年2月20日,阿里地区与陕西省水务集团就阿里旅游前期宣传、产品推介和产业开发等内容签署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助力阿里旅游发展。
“抓好援建的小康村和搬迁村配套产业、公共服务供给,确保所有贫困群众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这是中国移动援藏扶贫干部段玉平的心声,也是他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这是我第三次搬新家!”牧民扎西搬进了新房,告别了风吹屋响、下雨漏水。
“再也不用为生活无着落担忧了!”双目失明的格桑央吉老人住进了日土县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有了专人照料,衣食住行全免费。
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告别电网孤岛,阿里变得更亮了。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这片神奇的土地必将洗去暗沉,绽放出耀眼
援藏力量给予了阿里各族群众新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色产业引领,打造新时代魅力雪域
2019年,阿里地区根据区党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狮泉河区域环境整治和招商引资4个“小组团”。一年多来,“小组团”援藏工作取得喜人成绩。
“地区招商引资‘小组团’建立以来,已经协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9个,协议总投资44.36亿元,帮助1124名牧民实现就业,实现劳务增收3806万元,为阿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加油。”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招商引资“小组团”办公室主任马立原高兴地说。
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小组团”办公室主任高彦武介绍道:“我们充分发挥普兰和札达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扎布让BJ小康旅游村、古格王朝假日酒店、神山圣湖景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并通过阿里旅游京津冀推介会、投放免费门票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来阿里旅游的人数显著增长。”
同样值得称赞的还有陕西省援助的阿里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小组团”,他们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阿里完美融合,先后引进筛选出平菇、香菇、草莓、红美人柑橘等适宜在阿里地区栽培的高产水果蔬菜,尝试种植马铃薯、青贮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让阿里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阿里地区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何兴茂感慨道:“很多以前在阿里看不到、吃不到的蔬菜水果,现在不仅能见到、也能吃到了。”
“如今的‘小组团’人员力量更加充足,阶段目标任务也更加明确。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小组团’将会成为带动阿里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引擎,也将成为阿里的特殊名片。”阿里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卫华对此信心十足。
守护高原健康,筑牢教育高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教育事业。”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组部作出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心厚爱。
“组团式医疗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战略的位置上,推进健康阿里建设,帮助阿里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阿里地区卫健委主任青松说。
陕西省先后共选派6批124名组团式医疗人才援助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团队的助力下,2018年底地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乙”,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三甲”创建。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援藏医疗专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对内与地区各县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与本地医护人员结成帮带对子,协调本地医疗人才赴内地进修,培养本地医疗骨干,真正为医院打造了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对外与陕西省、四川省等13家对口支援医院,签订了远程会诊协议,不断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除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我们还积极对接卫生行业系统。在对口医院的帮扶下,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7县医院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水平,各乡镇实现卫生院全覆盖。”阿里地区卫健委党组书记张海春说。
“在陕西省渭南市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下,我们医院率先完成创‘二乙’目标,一些小病不需要去地区和拉萨治疗了。”札达县人民医院医生拉姆说。
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后,2016年开始,陕西、河北两省积极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2017年,对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在组团式教育人才的帮助下,第一届高考本科录取率达到95%以上,并连续3年高于95%,音体美双上线率达到100%,一举突破了阿里地区常年高考专科录取率不足30%的瓶颈,实现了阿里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风雨兼程谋发展,躬耕雪域暖人间
极高海拔下的恶劣环境、长期缺氧导致无法逆转的心脑损害、远离故土的依依不舍……这所有的磨难都动摇不了广大援藏干部支援建设阿里的信念。
这是一条延展了27年的援藏路——一道道车辙,沉淀着两省三企的深厚情谊;一幅幅美景,见证着阿里的时代巨变;一段段回忆,讲述着阿里人民对党的深情厚谊。
广大援藏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由圣洁的雪域高原铮铮见证——一次次上山下乡,淬炼着他们铁一般的意志;一次次路途奔袭,拉近了阿里与兄弟省市的距离;一次次喜极而泣,见证着援藏工作的累累硕果,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描绘出一幅属于阿里的历史画卷。
张宇总说:“远赴高原,如果碌碌无为,将愧对党和人民。”在任噶尔县县委书记期间,张宇跑遍了基层一线,为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城市、边境模范县奔波操劳。他亲自推广示范苜蓿种植,为噶尔解决了牲畜过冬粮草紧缺的难题;为吸引投资,力主对噶尔进行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为坚守国门,积极投身到边境模范城市建设当中,树立了良好国门形象。
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人,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噶尔,年仅44岁!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一批批援藏干部,周而复始,他们带走的是与阿里的鱼水之情,留下的是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一个个见证奇迹的项目、一幅幅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充分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援藏精神,将热血青春奉献给阿里,以实际行动为“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对口支援西藏,是中央西藏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是西藏工作顶层设计中的伟大创举。
27年来,这种血肉相融的情感共通,筑起了最柔韧却也最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同心共筑中国梦,援藏征程永不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开创新时代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续写冀阿心连心、陕阿手拉手、三企共助力的援藏新诗篇,以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