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昌都

党旗红光耀三江 夯实基础促发展

2015年02月05日 12:0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闫党恩 曲尼松姆
分享到:    

近年来,昌都市不断创新党建载体,“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双模双建”、“强乡兴村强基固本工程”、“党员 素质大提升”等活动陆续开展,从机关到企业,从城镇到农牧区,从学校到寺管会,一项项党建创新的举措,成为促进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

2013年,昌都从地、县、乡三级机关选派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2014年,昌都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活 动”、“两年工作亮点交流、特色展示、典型推广、实绩亮相、相互学习促进评比活动”,全市党员与困难群众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办实事好事4.8万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昌都以开展“筑堡垒、强核心”、“惠民生、兴产业”、“固根基、促和谐”、“抓规范、强机制”四项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强乡兴村强 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聚集地、农牧民合作组织、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的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村组、联户单位、便民 警务站、网站、工地和产业链上,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新型党建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 2416个,其中2012年以来新建党组织223个。

积极实施的“排雷除瘤挖根强基”行动,整合地县乡骨干力量,组建了42个工作组、选派了109名党建指导员,抽调了1300多名干部,先后在贡觉、江达、 昌都、左贡、察雅、丁青等县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软弱涣散、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居)班子集中整顿,坚决依法取缔地下非法组织83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 织130个。

全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150个“标杆”工程示范点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具特色、覆盖全面”的基层党建示范 体系。每年市财政为每个乡(镇)安排20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加快乡(镇)办公用房、周转房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四小”工程建设。

以党员先锋服务站点为前沿阵地,创新服务载体,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了乡(镇)党员先锋服务站、村(居)党员服务点,在群众中设立党员服务员,积极构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

深入开展“一管四联三结”,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走一线、住农户、听呼声、送党恩、照镜子、增感情、打基础”,推行“一蹲点、一吃住、一体会”工作法,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体察民情、办实事解难事。

在“面对面”服务基层、“手拉手”帮扶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中,全地区党员干部职工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75万余个、与僧尼结成帮扶对子6470个,开展慰问、谈心3万余人次,办实事解难事6610件,落实资金4000余万元。

坚持配齐配强村居班子,采取“广、实、引、准、透、用”的“六字诀”举措,落实执行“十四个”不提名、“过六关”、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实名推荐名录 档案、填写履历表、五个表态、述职演讲、就职宣誓等新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推动全地区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成效,村居班子更加有力,基层政权更加 稳固。

“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管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头富,带民富,才是党的好干部。”三年来,昌都选派干部先后走访群众3.5万余户,建立“村情民 意”台账1100余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00余件,梳理经济发展思路1450余条,实施各类项目889个,协调投入资金1752万元,发展党员 2000余名。

抓制度,建长效,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全面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发展党员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广大党员中实行“三定两评一考核”的党员评价机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探索建立 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党建例会、领导干部联系点、调查研究、定期督导等制度,制定落实《昌都市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昌都 市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手册》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地、县、乡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维稳处突应急反应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 落实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强化各级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构建起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 格局。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支持为辅、援藏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县财政每年分别投入党建经费1.09亿元和3641万元,安排给每个乡(镇)党建工作经费6万元,每个社区公用经费5万元,每个村委会公用经费3万元。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