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昌都10月27日电(记者 闫党恩)昌都市针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中流动党员不断增多的实际,从建立管理服务机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搭建帮扶服务平台入手,加强对流动党员特别是“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的管理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管理服务机构,确保流动党员“安新家”。在充分调研、超前谋划的基础上,昌都市先后成立非公党工委、社会组织党工委等管理服务机构,为流动党员“安家 落户”搭建了服务平台。各县(区)委组织部、市直各相关系统党工委对本县(区)、本行业系统流动党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并为“隐形”党员、“口袋”党 员建立花名册及工作台账,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周期短、流动性强、不便于集中的实际,各县(区)、行业党工委按照“分类指导、特事特办”的 原则,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对时常外出的党员,由党组织负责提供“便携式”学习资料,要求随时随地学习;对县城周边务工的流动党员,采取“集 中补课”的方式;对长期在乡镇、村居务工的流动党员,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协调流入地乡镇党委,进行“委托式”教育,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双落实”。
搭建帮扶服务平台,确保流动党员“出真彩”。为使流动党员能够发挥特长优势,市委组织部结合积极探索流动党员“三定”制度,即“定人”联系、“定责”联 系、定岗”联系,帮助“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检修电路、修缮房屋等服务活动。全市318名流动党员先后与105户困难户结对,解决群众困 难73件次,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