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全县扶贫开发水平,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芒康县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工作,切实找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认识,认清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到2020年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是我们党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我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做好扶贫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事关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事关共同富裕,我们要高度重视,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谋划好、准备好。
明确任务,制定精准扶贫的目标。芒康作为全区、全市范围内,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员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县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担当,抓住重点,不能自降标准,不能自延时间,解决好“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持”的问题,确保在全区、全市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中不掉队、不拖后,尽快摘掉贫困帽子。
入户调研,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不够。芒康县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入住后,结合国家扶贫标准,瞄准贫困户,严格按照“七步四公示”,即自愿申请、初选对象、入户调查、村级评议、审核公示、规划帮扶、审批备案,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四次公示的要求,按照县强基办制定的“33443111”走村入户工作法开展走村入户工作,切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行为,真正找准“真贫”,扶“真贫”,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源上,彻底改变“穷人帽子富人戴”现象,科学合理确定扶贫开发对象,及时上报县民政、扶贫办调整相关数据,按照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贫困线标准,全县还有低收入人口29335人,其中建档低保户10427人、五保户30人。
寻医号脉,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在实施精准脱贫中,既要按照七个一批的要求实施脱贫,更需要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找准致贫原因,解决脱贫思路、措施和组织保障;做到措施要实、办法要多,按照先易后难、全面铺开的要求,对脱贫基础好的地区要先行一步,分类实施,将长期和短期相结合,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实行一村一名县级干部、一村一个部门、一村一个优秀能人、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村一个选派支部书记、一村一个产业、一户一名党员干部“七个一”办法,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给贫困对象输血造血,打通经脉阻塞,使群众神清气爽,走出贫困的病区。同时,要实行进退有序、动态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地打赢扶贫攻坚战。
稳步推进,精准扶贫招式多样。在扶贫工作中,应当把解决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首要任务,敢于出奇招,亮新招。大力扶持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加快农村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串联式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索多西辣椒”、“三江康巴大蒜”、“康巴蜜橘”、“盐田酸橘”、“南部三乡”高原蔬菜、葡萄、“曲孜卡花椒”、藏香猪养殖与野猪驯化、核桃、“芒康松茸”、“芒康木耳”、“达美拥”红酒等农副农副产品产业扶持力度,真正打响“藏字牌”、“生态牌”、“绿色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抱团经营,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着重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驻索多西乡角比西村工作队多措并举,积极协调,投资6万元,修通4.4公里的洛日组通组公路,结束了该组及周边村组66户、469人出行难、货物运输难的历史。扎实开展生态扶贫搬迁。切实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坚持群众自愿、贫困户优先原则,瞄准居住在深山峡谷、高寒边远、生态修复保护区等地的贫困群众,坚持农户自愿、梯度搬迁、房屋自建为主,适度集中搬迁、统建为辅的迁建模式,努力降低搬迁成本。戈波乡各驻村工作队积极教育引导“三岩”地区305户、1750名群众迁出“三岩”区域,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推进教育就业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各驻村(居)工作队积极开办夜校,全面提高村组干部、进步党员、青年、贫困户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劳务输出逐年增加,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