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昌都

烈火炼真金 团结凝真情 —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民族团结故事

2018年03月26日 09:5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周婷婷
分享到:    

2017年7月8日,持续降雨给昌都带来一场严重洪水灾害。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紧张排险中,68名官兵全身湿透,成功疏散群众800人,完成了抗洪抢险任务。

这次抗洪抢险只是他们为民做事中的冰山一角,2017年,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共扑救火灾7起,抢险救援28起,保护财产价值1099余万元,同比上一年,火灾发生率、伤人、亡人和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指数分别下降82%、100%、100%、63%。

如果说防火灭火是消防官兵的第一任务,那么爱民助民、促进民族团结则是他们的第二战线。多年来,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穿于民族团结实践始终,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让全体官兵充分认清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增强官兵遵守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在每年新兵到队、老兵复退、人员调整中,都要组织官兵学习相关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引导官兵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团结理念。作为一支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部队,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每一名官兵都怀着一代又一代消防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忠诚信仰,在群众心中留下了一抹又一抹橙色的身影。

在李素清老人眼中,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强巴林寺大队就像太阳,温暖着她的晚年生活。

儿子去世后,70多岁的李素清独自抚养孙女。腿脚不便、年岁又高的她只能靠捡废品卖钱为生。

2011年,索朗格桑被调到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强巴林寺大队担任副队长。他在执勤中留意到李素清天天在附近捡塑料瓶,就主动和她交谈,随后又和同事一起去老人家中走访。

“老人住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砖块堆成四个柱子放上木板,就是她的床。当时她招呼我坐,我生怕一坐上去床就垮了。”索朗格桑回忆道。

回到大队后,索朗格桑把李素清老人的情况告诉了战友,大家商量后决定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他们捐款先为老人买了一张新床,随后又四处协调小孙女上学的事情。

2014年,李素清老人租的平房要被拆迁,消防员向波又和队友一起为老人找房子、搬家,还新装了“小锅盖”,让老人看上了电视。

帮助老人收集塑料瓶、废品,带老人看病,每个月给老人捐生活费……这些年来,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强巴林寺大队官兵与李素清老人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一种亲情早已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像李素清老人这样被消防官兵关心照顾的群众还有很多,在帮助周边困难群众的同时,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坚持“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大力开展爱民、为民、助民、便民服务。

过去的一年,昌都市公安消防支队先后多次深入卡若区面达乡措荣村开展结对扶贫工作,送去一万多元的大米、面粉、清油等生活物品,并承诺为措荣村提供10万元资金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参加为民收割活动,帮助农牧民群众收割青稞30余亩;引导群众践行“四讲四爱”,义务冲洗街道80余次;组建“格桑花服务队”,深入养老院开展义务劳动40次……

一举一动总关情,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这些好评也离不开他们坚定民族团结的意识。无畏的身影在烈火浓烟中穿行,矫健的英姿在断壁残垣间闪现,与此同时,他们如火的丹心与藏东儿女紧紧相连、一起跃动,上演着一幕幕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益西旺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