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推广员”“宣传员”,发展的“实干家”“领头雁”,群众的“主心骨”“风向标”……
在大家眼里,他已然成为村里的“多面手”。
他就是昌都市八宿县白玛镇沙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小龙。
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很多村民家没有一面像样的院墙,通往村外的羊肠小道一下雨便泥泞不堪……2014年12月,陈小龙初到沙木村时,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程度超乎了他的想象,也是在那时,他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沙木村共150户,仅贫困户就占了近14%。面对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该如何开展工作?这对于陈小龙来说是一个大难题。
为掌握村里的具体情况,陈小龙带着笔记本每天早出晚归,白天与群众谈心、交流感情,了解群众的具体情况,同时将最新的惠民政策一遍又一遍讲给大家听,夜晚对照笔记本分析民情,寻找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历时一个月,陈小龙走遍了全村150户,对全村的村情民意了然于心。他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
苦苦思索发展之策后,陈小龙决定团结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先筹集资金2万元,修缮了村内水渠和七彩藏寨观景台。在修缮水渠过程中,陈小龙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奋战在最前线。在他的带领下,沙木村党员群众纷纷义务出工,最终水渠不仅按时修成,还节约了大量的用工费。
解决用水问题后,2015年3月,陈小龙召开群众大会,与村民商议后决定大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经多方筹集资金后种下了60亩的苹果树和桃树。如今,沙木村附近的山坡上绿树成荫,花开时节还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每年可以为村里增加收入万余元。
此外,陈小龙还陆续带领全村群众购置运输货车2辆、装载机1辆,创办了预制砖厂和小型砂石厂,为沙木村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
“我们村从落后村变成了如今道宽路平、新房林立的新农村,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切离不开陈书记不分昼夜的辛勤劳动。”老党员公秋群久这样说道。
在陈小龙的驻村笔记本上有这么一句话:“群众的期望就是我的目标,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竭尽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次,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扎西泽培胃癌复发,在送医院救治的途中大吐血,到县人民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状态,急需输血,可医院血库却无符合的血型。
得知情况后,陈小龙立即通过电话、微信等向社会求助,寻找血型符合的人。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有两个血型符合的人来到医院为扎西泽培献了血,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天,扎西泽培醒来,得知自己被救治的情况后,他拉着陈小龙的手不停地感谢。通过两个月的治疗,扎西泽培病情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像这样一心为民的事情还有很多,为孤儿泽仁阿旺、边巴拉姆筹集上学资金和生活费,为学生泽仁阿旺联系暑期兼职工作……陈小龙用一颗诚心换得了村民对他的真心。
面对以后的工作,陈小龙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不会让自己闲着,希望在沙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