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东以东,在澜沧江畔的芒康县纳西民族乡,有位妇女的名字被广为人知。
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虽然不识字,却获得全国农村技能致富能手、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双学双比”女能手、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妇联“最美格桑花”等诸多殊荣,让听闻其故事的人无不对之钦佩与信服!
带着好奇,记者来到纳西民族乡纳西村去探访这位奇女子。
蓝天白云下,一位身着砖红色上衣,蜜色肌肤,身材高挑瘦削的老人缓缓向记者走来。
“这就是玉珍啦,她可是我们村的‘名人’呢!”纳西民族乡乡长索郎曲宗热情地介绍说。
在玉珍家热闹的二楼客厅里,在掺杂着泥土清香的田埂间,玉珍的故事慢慢展现在记者眼前……
自强开辟创业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传统的盐田还是纳西村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每天清晨,20出头的玉珍会赶着趟儿用长圆形木桶把江边卤井里的卤水背到自家的盐田里,经过江风与阳光的吹晒,饱含盐分的卤水蒸发为固体盐粒,玉珍就把盐粒装进盐袋卖给过往的客人。
然而,生活的压力始终压在这个青春年华的女子身上:父亲任公社队长,每天带着大伙儿开垦农田、修建水渠,经常见不着人;母亲一人要打理盐田还要照顾六姊妹;两个弟弟出水痘,因为贫穷没能得到及时治疗,永远离开了她……
身为长女,面对生活的重压,有个声音一直在玉珍心中呼喊:不能这样在盐田上干一辈子!
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玉珍见形势大好,便向亲戚朋友借了2000元,一个人跑到云南德钦去批发商品。从内地进来的帽子、衣服、袜子、饼干等商品,在乡里相当走俏,很快便销售一空,这给初次尝试经商的玉珍以很大信心。
3年后,玉珍以月租3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间门面,小摊位变成了商店。然而,市场逐渐饱和,大家都去内地进货,乡里商店越来越多,自己买来的货卖不动了。
那时,藏文化开始在内地流行,玉珍开始着手藏族服饰经营,一次性从拉萨进了价值3万元的藏装,开办起纳西民族乡第一家藏民族特色小店,在当地和云南德钦同时销售。
在生意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幸运儿总会赚得盆满钵满。玉珍开办的藏族特色小店红红火火地经营了3年,又被村民纷纷效仿,看着大伙儿都干得起劲,玉珍又乐呵呵地开始对新领域的探索。
很快,玉珍把目光投向了“藏家乐”,她独自跑到拉萨、云南考察学习,学成归来后把“藏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又鼓励和带领周边100多户村民一起经营,帮助大家增加收入。
之后,玉珍又开始酿造本地葡萄酒、创办藏红花种植基地、饲养藏香猪,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玉珍始终走在最前列,越走越远。
致富不忘桑梓情
6月,纳西乡的阳光正好,送走了晚春的寒意,迎来了初夏的热情,欢快地洒在身上,却不炽不灼。
“我一个人富了,看着其他乡亲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我吃得再好,住得再好,又有什么用?”阳光打在玉珍脸上,映得她的目光无比炙热。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为带领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玉珍亲自登门劝说贫困户妇女,向她们传授经商经验,教授酿造红酒、种植藏红花技术,并免费提供自家的葡萄树、藏红花种子给她们。
在带领广大贫困户妇女种植藏红花、酿造葡萄酒的同时,玉珍还利用自家的产业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每年藏红花采摘期,玉珍都会叫我们过来,每天150元至200元不等,大家都很乐意干。”在藏红花种植基地,村民次仁拥宗乐得合不拢嘴。
此外,在她的“藏家乐”和葡萄酒作坊,玉珍还雇佣本地村民作为固定工和临时工,日工资平均达100多元。
今年,随着酒厂厂房的建立,玉珍在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等酒厂开业,我就可以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业了。”玉珍乐呵呵地说,一脸憧憬。
文明家风代代传
玉珍20多口人的大家庭中,有着藏、汉、纳西三个民族。丈夫多吉是藏族,深爱并敬重着这位伟大的妻子;妹妹斯朗曲宗在云南打工时认识汉族丈夫何学坚,二人育有两个孩子,都在昌都市实验小学读书,日子幸福美满。每逢过年时,玉珍家都异常热闹,藏式年夜饭、汉式年夜饭、纳西族年夜饭,大家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和谐幸福。
“我为我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年近耄耋之年的母亲四朗白珍心满意足地笑着说,布满褶皱的脸上写满了幸福,“都是玉珍伺候得好,我和她爸身体都还不错。”
玉珍20多口的大家庭中有14名党员。父亲洛松曲扎从小就教育玉珍兄妹要积极入党,成了党员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俯下身子为老百姓做事情。
玉珍未曾读过书,但她的三个孩子全都学业有成,大儿子丁增曲培在纳西乡小学教书,二女儿仁青永增在昌都市卡若区政府办工作,小女儿仁青措姆在市农行工作,个顶个的优秀。
“我的孩子们都比我有出息,他们都是大学生,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玉珍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就能出成绩。”玉珍乐呵呵地说,爽朗的笑声在空中回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