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万户的生活,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6月,又一年的毕业季。为有效推进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6月6日,昌都市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明确将赴区外就业作为今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方向。赴区外就业已成为全市“大就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昌都市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2889人,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全市高校毕业生稳岗率低,就业后又失业,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同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造成就业空间的严重不足。在这双重压力下,昌都市把赴区外特别是援昌省市、企业就业作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自2017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以来,2017年昌都高校毕业生1777人,2018年昌都高校毕业生2235人,2019年昌都高校毕业生2889人,年度平均增长率为25%。应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788人(已通过第一批公职岗位招录实现就业101人),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累计2100人,累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4888人。
“就业援藏工作,即赴区外特别是援昌省市、企业就业是从2017年全面展开的。” 昌都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宋斌告诉记者,当时面对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转型的巨大压力,各援昌省市、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各援昌工作队主动作为、多方协调,累计向昌都市提供就业岗位7350个,其中援藏事业单位岗位76个、各类企业就业岗位7274个),实现255名高校毕业生到区外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事业单位就业38人、企业就业217人),占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5.98%,开辟了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的新通道。
据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苏永波介绍,福建省就业援藏工作从2016年就开始了。3年来,共提供15个公务员岗位、49个事业岗位、179个国企岗位以及1440个其他企业岗位,有40多位昌都籍各类人员到福建就业。其中,2016年,有3名高校毕业生到福建就业;2017年,有3名高校毕业生通过考录,进入福建省公务员队伍;2018年,有11名高校毕业生到福建就业,且首次成功组织昌都市职业技术学院的18名毕业生,到福建九牧集团西河卫浴公司工作。
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委副秘书长罗雄告诉记者,近3年来,重庆市累计提供企业岗位1978个、就业见习岗位2866个,达成意向协议452人;提供事业岗位42个,其中专聘西藏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岗位17个,事业岗位全部实现就业。如今,重庆市每年在昌都举办的“就业援藏——昌都市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已成为定制,提供企业岗位1500个、事业岗位20个。
宋斌说,近年来,昌都市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总体上呈逐步递增态势,但增长缓慢,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仍选择区内就业,特别是籍贯地的“政府就业”。从3年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援昌省市、企业累计向昌都提供的7350个就业岗位,只有25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区外就业,占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5.98%,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同时也表示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昌都市分管就业创业工作的副市长胡登孚讲,导致赴区外就业仅5.98%的比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昌都籍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能力普遍达不到区外企业岗位要求。二是援藏省市、企业提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学历要求偏高,专业限制严格,与昌都市高校毕业生学历、专业条件不相适应。三是目前昌都市各类企业薪资待遇平均水平保持在4000元/月,区外企业就业岗位薪资待遇基本与区内持平,在薪资待遇方面缺乏吸引力。四是受生活习惯、思乡情结、家庭阻力、就业观念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内地就业,赴区外就业后,在住房、生活、交通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区外就业生活压力较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稳就业摆在重要经济工作“六稳”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5月28日,西藏召开17个援藏省市和16家援藏中央企业吸纳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援昌省市、企业也纷纷表示,与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做好衔接,持续做好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这项工作。
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昌都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巍表示,天津市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吸纳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天津就业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协调昌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与天津市3家公办就业中介结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二是持续强化智力扶持,针对昌都籍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帮助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三是积极提供就业岗位,2019年,市区两级计划提供公务员岗位10个、事业单位编制岗位5个、企业岗位200个。四是在2016年协调在天津建立昌都市首家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吸引更多昌都籍高校毕业生到天津创业。
苏永波则表示,福建省将根据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福建就业的意愿,及时调整岗位需求,抓好跟踪服务,确保稳定就业。同时,积极与福建省委组织部和福建省人社厅协调,每年提供一定数量适合昌都高校毕业生的公务员岗位、事业岗位及企业岗位,尽可能放宽专业限制和学历层级要求;并会同福建省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到福建工作的昌都籍毕业生能安心在福建就业。最后,对有意愿到福建就业的中职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后,组织前往福建就业。
胡登孚说,下一步,昌都市将按照“广开门路,拓宽渠道”的工作思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区外就业渠道,畅通区外就业长效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机关、事业、企业就业。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沟通协调、精准开发岗位、建立专职区外就业服务机构、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招聘、“点对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藏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提高就业技能的专项培训等措施,推动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工作有效推进。今年,力争通过对口援昌省市、企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区外就业岗位1290个,力争实现区外就业400人以上。
妥善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需要全市迎难而上、全面承接,增强保障,筑牢底线,让区外就业高校毕业生饭碗越端越牢。胡登孚表示,在政策保障方面,昌都市一是制定更加优惠的昌都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优惠政策,包括最低薪资待遇差额补贴、住房保障补贴、交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协调援昌省市、企业制定促进昌都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优惠政策。三是强化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组织化程度。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