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芒康县盐井乡,芳草青青、花海成片,波光粼粼的河水穿村而过,村民、游客置身其中,好似一幅精心绘就的美丽乡村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三五”期间,昌都市水利工作在自治区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积极作为、科学实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突出问题整治,全面推进生态河湖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山川秀丽、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
围绕农牧区供水安全保障问题,昌都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新建、维修人饮工程点2405处,受益人口5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7万户16.33万人),全面解决了全市26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01个深度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实施重点灌区与节水增效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1.37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26提高到0.45。
为稳步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昌都市围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红线划定等工作,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8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6.82平方公里;全面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河湖长制体系,编制完成了14条(20段)市级河(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并逐步建立完善河湖水库基本信息及动态信息;积极推进全市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工作,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开展11个市级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昌都市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积极推进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取水许可制度,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努力推动城市节水降损,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报纸等平台,积极宣传水生态文明,引导全社会树立节水、爱水、护水的水生态文明理念。
疏浚河道、生态养成……如今的昌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营造了文明治水、文明管水、文明用水的良好氛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