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手工馆 > 藏香

次仁平措:矢志传承,只为那一抹幽香

2015年05月14日 16:36    记者 魏山 杨正林
分享到:    

 

1

次仁平措(左一)在演示如何搭配各种原料。魏山 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间也意识到藏香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许多人开始学习制作技艺。在次仁平措的传授下,目前西藏全区已经有7人掌握了直孔藏香的制作。

藏香是藏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原产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直孔梯寺的直孔藏香,因吸取传统藏医名家配药精华,以严格的手工工序、独特的配方以及不添加任何动物原料而倍受尊崇。2008年6月,直孔藏香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次仁平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孔藏香的传承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1946年出生于拉萨的他,在7岁那一年便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离开温暖的家,离开平日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被迎到了位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的直孔梯寺。因为他被选为直孔梯寺阿贡活佛第二世。

自此,次仁平措便与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后来他还俗离开寺庙,又重新踏上世俗人的生活轨迹,开始上学、工作、娶妻、生子、直至退休后开起了公司。但当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一眼仍然能看出他深深的佛缘。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有着现代与传统完美的结合。时尚的书柜里除了各种书刊外,最显眼的就是各种佛像以及不同造型的法器等。

而次仁平措就在这里安静地翻阅着经书。身旁,一支藏香随着袅袅香烟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淡香,令人情不自禁地进门后先来个深呼吸。

“直孔藏香以严格的手工工序、独特的配方以及不添加任何动物香料而倍受尊崇。该香具有祛病除灾、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养神益智、清洁空气、杀菌消毒驱虫、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功效。”坐在记者面前的次仁平措两鬓已略生华发,在柔和平静的目光中透露着一种很难见到的安详。虽然他的普通话说得还不是很流畅,但聊起直孔藏香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他说,当自己被选为活佛来到直孔梯寺后,便有老师开始讲授各种功课,除研习经文外还包括绘画、做面具、各种法器等。而年幼的他似乎对藏香的制作更情有独钟,即使现在回忆起来,很多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直孔藏香的原产地就在墨竹工卡县门巴乡直孔梯寺。据说,直孔噶举派创始人觉巴·吉天颂贡(1142-1217年)开悟成道后,为弘扬佛法,融合显密教法,创立“大法印五具教授法”,撰写了《七支法》。这《七支法》中“供养法”是最重要的一支法,详细撰写了藏香的制作办法和供养的功德,后又在历代高僧大德的努力下积极吸取传统藏医名家配药精华,不断完善。终以严格的手工工序、独特的配方和宗教开光程序以及不添加任何动物香料而倍受尊崇。

在先人们智慧的凝练中,直孔藏香的生产工艺已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成为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当然,其制作过程也复杂而漫长。

第一道工序自然是上山采集各种原料。因为藏香当时主要就是用在宗教礼仪上,所以制作过程要求以圣洁为主,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灵的不敬。因而,常常被选为香料的麝香、穿山甲在这里是没有踪迹的,所用原料也只是各种植物,因此,也被大家称作“素香”。

第二道工序是把已经采集回来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手工磨制成粉,然后进行热处理(熬)去毒,再进行晾干。同样因藏香是佛前供奉的必要之物,所以在搓揉之前,事先要洗手和清洗器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藏香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洗去内心的杂念,一尘不染,心如明镜。

第三道工序是在晾干的粉中再次加水发酵,冬天大概需七天左右,而夏天在时间上就会缩短些。很多时候,为了延续最初的圣洁与虔诚,就是用的水都需要经过高僧大德来念经加持。

接下来是成型工序。在此之前还要加入一种天然的胶粉,然后再把发酵好的木泥放在石板上用手一支一支地捏直。这是制作藏香一道很关键的程序,要求成型的藏香成笔直的线条状。在这过程中,笔直的程度考验着制作者的坚毅与耐性。

最后一道程序是晾晒。晾晒过程同样相当重要,不能长时间暴晒,只能是在阳光充足但温度不高的地方摆放。这是由于藏香原料的配制过程中,水的比例较少,这样能够使香料更多,香味更纯正。

 

2

已经制作好且试点的直孔藏香。杨正林摄

一支貌似简单的藏香,在千呼万唤中至此而成。它收藏了全世界最纯净的阳光,蕴含着雪域高原最单纯的香氛,默默地在袅袅升起的香烟中诉说着藏地人虔诚的信仰。

在次仁平措意味悠长的回忆中,也夹杂着对这门技艺兴衰沉浮的感慨。“以前,直孔藏香不是很普遍,只有在周边地区流传,范围很小,主要供直孔法王和寺庙高僧使用。除此之外,当时的制作工具很简陋,制作者也比较少,我记得当时只有两三个喇嘛能做,后来都去世了。”

但由于种种原因,到了1959年次仁平措还俗,走出寺庙开始上学、工作、娶妻生子的世俗人生活。但是,他的心中仍然装着过去的记忆,依然牵挂着藏香。

由于“文革”等因素,加之原本掌握直孔藏香配方和技艺的人就很稀少,以及原材料稀缺等原因,致使直孔藏香制造艺术濒临失传的危险!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次仁平措整日忧心忡忡。等到1998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也不顾自己开始衰老的身体,开始为直孔藏香四处奔波。

因为,当时在寺庙的时候年纪不大,又时隔多年,藏香制作的某些细节已经模糊,为此,次仁平措反复查阅各种资料,四处拜访相关人士,并在2001年跟嘉黎县某医院负责人合作,利用其丰富的药材丰富、人员设备等优势,反复试验,不断完善。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多年的努力,次仁平措终于恢复了直孔藏香制作技术和配方,并开始有成品面世。

“市场化是一个大趋势,要让直孔藏香不失传,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融入市场。”按照这样的思路,次仁平措拿出多年的积蓄,于2007年成立了西藏直贡文化艺术交流服务有限公司,推广和传承直孔藏香成为重要业务。

在次仁平措的个人努力之外,一个更大的国家行动正在进行。2006年,中国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当年便有一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名录,受到保护。2008年6月,藏香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直孔藏香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次仁平措因为是直孔藏香制作技艺的正宗传人,成为这种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藏香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多亏了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我们的直孔藏香才有了今天。”如今,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次仁平措在拉萨市内和墨竹工卡县分别开办了藏香制作作坊,年产藏香2吨多,除了在西藏区内销售,还远销北京、上海、台湾等地。

记者跟随着次仁平措来到了位于拉萨河畔次角林村的制作作坊,其实也就是他租来的一个农家小院。里面有五六个工人正在忙活着,成包成包的制作原料摆放在各个角落,以及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正在发酵或已配好的香料。次仁平措介绍,直孔藏香共有140多种草木原料,可配出30多种香型,有静心安神、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当年闹“非典”或“禽流感”时,不少人都会用藏香去消毒,因为这里面含有很多藏药成分,功效显著。在2010年,直孔藏香作为西藏藏香的唯一代表在首届非遗博览会上喜获铜奖。

次仁平措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间也意识到藏香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性,许多人开始学习制作技艺。在他的传授下,目前西藏全区已经有7人掌握了直孔藏香制作技艺,看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项技艺正在逐渐枝繁叶茂,次仁平措由衷地感到高兴。

但是,对于将来的发展,言语间仍然可以看出次仁平措有着一丝丝的担忧。他说:“直孔藏香只有世俗化、民间化、市场化才会给这项技艺带来更大的传承力量,才会真正发扬光大。但因为藏香各种原料价格较高,又多是手工制作,所以成本很高,在市场上销路并不是太理想,基本上每年处于收支平衡状态,有时候甚至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另外一个就是选择继承人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要招那些是真正热爱藏香而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者。”

夕阳西下,对次仁平措的采访也即将结束,一句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莫名涌上心头。

记者观察:

次仁平措认为在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下,直孔藏香只有世俗化、民间化、市场化才会带来更大的传承力量,才会真正发扬光大。藏香要想形成产业,自身更要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众所周知,藏香之所以独特,除了手工制作外,主要在于原料天然,且大多为青藏高原珍贵的药用植物。为了避免长期采摘给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相关部门仍需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加以引导,让藏香一路走下去并能够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