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手工馆 > 石木皮具

达古石锅 述说益西和石头的故事

2015年05月14日 16:36    记者 刘桂池
分享到:    

 

1

雅江边的“石头村”

益西17岁就开始上山做石锅了,到今年正好40个年头。40年前,他花两天时间打造的石锅只能换3锅青稞。现在,大一点的石锅可以卖1000元。他的整个人生几乎都消磨在一口口笨拙的石锅上,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换取一家人的温饱。

益西的家在桑日县达古村。达古村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山清水秀,但通往那里的路途艰险。村落里只有五六户人家。现在的公路虽然颠簸,但可以使两辆汽车并排同行。达古村没通公路之前,只有雅鲁藏布江对面的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外界,几乎与世隔绝。

直到2013年1月份,达古村的石锅制造技艺被评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益西被评为传承人。

汽车行驶在颠簸的县级公路上。从桑日县城开车到达古村需要3个多小时。公路一侧是悬崖峭壁,巨大的山石似乎随时有可能滚落下来,另一侧是清澈的雅鲁藏布江,向前奔流不息。

快到达古村时,巨石、奇石层出不穷,不愧是一个“石头村”,也难怪会诞生巧夺天工的石锅制造技艺。除了富有特色的石头,这里的雨雾也衬托了这里美丽的环境。村落位于峡谷,被群峰包围,雨雾从天上压下来,在山顶形成白雪,在山腰环绕成云雾,等落到地上化为雨滴。这是一个湿润、清新的小村落。

达古村到了。我们下车,因为电话没信号,只能探头探脑察看哪一户是益西的家。这时,马路一侧的一个男子向我们打招呼。他就是益西,提前得知我们要来,早已经等在路口了。

 

益西 打造石锅40年

57岁的益西看起来精神矍铄,打造石锅40多年,赋予他的是心平气和,他的眼睛里透露的是执着和专注。

制作石锅的场地是在附近的噶吉山上。徒步到达那里,需要走两天。受时间限制,我们无法现场采访益西的工作场所以及石锅制作过程,只能由他讲述。

益西的父亲、爷爷都以打造石锅为生。往昔,闭塞的达古村人无法去遥远的外地谋生,村里没有广阔的牧场和农田,只有怪石嶙峋的山崖和盘旋而过的雅鲁藏布江。除了民居院前院后的一小块菜园,这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石头,自然而然成了生存的手段。

山下的石头并不符合制作石锅的要求。从益西的祖辈开始,就需要到5000米海拔高的山上去采石,制作石锅。噶吉山上有一种叫“朵廓”的石材,用这种石材打造的石锅经久耐用,而且,据前辈们说,石头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石锅打造的过程伴随着危险。益西需要一边凿石头,一边留意头部上方是否会有石头落下来。一只打造时间需要两天的石锅,就是在这样惊险的条件下完成。山上打造好的石锅还需要进一步打磨,益西会把石锅雏形背下山,带回家里慢慢打磨。家人会替益西打磨石锅,但是他们技艺比起益西就差远了,有时会把石锅打磨出洞。一个细微的洞口,就意味着一口石锅被毁掉了。益西把家里几口被磨出小孔的石锅给我们看。虽然这些石锅再也派不上用场,益西还是舍不得扔掉,因为上面凝聚着他的辛劳。益西的女婿告诉我们,石锅磨坏了,岳父会大发雷霆。神情祥和的益西也许只有石锅被损坏时才会发火吧。

益西告诉我们,每年只有3个月时间可以上山制作石锅。其他月份气温过低,无法在山上生活。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就彻底没法上山了。

6月到8月是上山制作石锅的好时机。不过,山顶依然会下雪,气温还是很低。噶吉山处于桑日县与加查县的分界地带。加查县的牧民也会到噶吉山放牧。长年累月,益西和牧民打成一片,成了好伙伴。牧民们拜益西为师,向他学习石锅制造技艺。益西慷慨地将技艺传授给牧民。

 

想让孙子上大学

像祖辈那样,益西也将儿子当做石锅制造技艺的真正传人。他的儿子早就开始跟着父亲上山做石锅了。

益西的妻子叫德吉曲珍。我们问德吉曲珍:“这么多年,丈夫经常上山打造石锅,家里里里外外的事都由你一个人承担,会不会有所抱怨?”益西的女儿将问题翻译成藏语给母亲听。德吉曲珍摇着头说:“不会抱怨,我只担心丈夫打石头时,不要被落下的石头砸到,凿石锅时,石子不要迸射进眼睛里。”

益西与德吉曲珍有四个子女,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已经结婚了。两个女儿嫁到了加查县的村子里,离达古村并不远。另外一个女儿也已成家,也住在达古村。现在,益西的大家庭里总共有大大小小16口人。当益西被问及会不会想让孙子也继承石锅制造技艺,他笑着说,想让孙子读书、上大学。

辛劳一生,让益西明白了文化的重要,也对石锅制造技艺深怀爱护之心。好在现在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我们祝愿一代代“石锅人”既能接受文化教育,享受到现代化的优越,同时也让传统的石锅制造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