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天文历算——西藏天文历算。西藏天文历算有着独特的方法,通过对宇宙中星体的运转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并参照一些物候,分别判断出一年中的年月日时,预推各种星体的运行规律及位置来了解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报等。千百年来, 西藏天文历算对于藏族地区农牧业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它被视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西藏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西藏天文历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西藏天文历算分为作用派和体系派这两种。”藏医药天文历法研究所副所长次多向我们介绍道。
次多说,西藏天文历算学是研究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运行和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通俗地讲,天文历算就是通过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方法,把各种天体运动的方位、时间、面积等未知的东西,用数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进行计算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高原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观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动植物生长变化等大自然现象,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总结了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并不断地完善。天文历算在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很广,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农耕牧作等。
雪域高原的百科全书
次多和研究所的其他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五大行星运动来推算出这一年的气象变化和各种自然现象。并对一年中发生的日食、月食的情况,农耕牧作、自然灾害进行预报。
藏历历书在气象领域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为准确地推算编排历法,藏医药天文研究所与西藏的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准确无误的计算把详实的数据提供给气象部门进行气象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对老百姓预防自然灾害,把握农耕牧作时间、藏药及冬虫夏草的采集时间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编排天文历书,首先要进行五大行星的变化数据运算。历书包括:占卜人的吉凶和年景丰歉等所用的龟轮图表,推算藏传佛教中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年代,占卜年岁收成好坏的春牛算,安排农事活动,对夏历十二个月各自的日期、星期、节气和气象的说明,以及天气预报、地震预测等内容。由于推算比较准确,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天文历书每年发行10多万册,除了在西藏等地区发行,还在尼泊尔、锡金、不丹、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发行。
去年,藏医药天文历法研究所开始了2013年至2024年十二年间藏历历书基本数据运算项目。这是藏历天文历算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往做这样的项目会召集日喀则、山南、那曲、阿里、昌都地区藏医院的天文历算专家来研究所共同对天文历算学基本数据进行统一计算。但是为了避免数据泄露,这次的项目全由藏医药天文历法研究所工作人员完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80%。此项目任务包括人工计算2013至2024年间每日的体系派五要素、作用派五要素、朔望日的太阳日五大行星运动数值等,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并打印上述数值,并进行两项数据的对比校对,两边的运算数据对照无误后,最后确定用于编写历书的基础数据。
保护和传承西藏天文历算
次多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33年了,由于工作任务重,加之繁琐,整个采访过程中他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不停地在历算工具——沙盘上计算。次多说,西藏天文历法博大精深,30多年来,他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藏历的编制首先要立足于科学的数据运算,没有科学的、准确无误的基本数据作为依据,藏历的科学性与准确度也就无从谈起,为了确保计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他们采取人工计算和电脑编程计算结合对照的方法。
“工作中一点都不能出错,必须要细致,并反复的比对。”次多边和同事用计算机和沙盘进行对照边对我们说。
次多拿出了一本藏历历书翻到其中的一页说,这是《春牛图》,画中人物的穿着、神态、性别及黄牛的姿势、颜色、形态是按照预先观察天文现象得出的结果,象征着来年天气形势。
由于藏历历书包括了五大行星运动值、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日月食的预报,还包含了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因而在广大藏族百姓的生活中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农牧业生产中具有极高的指导作用,并受到了藏族地区广大农牧民的信任和爱戴。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西藏天文历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研究所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对西藏天文历算学古籍资料的收集和保护。据统计,藏医药研究所已收集抢救了200多份珍贵的古籍资料。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藏医药天文历法在指导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丰收的季节,老百姓都会聚集到田间地头载歌载舞,庆祝一年的丰收,这些丰收离不开藏医药天文历算研究所专家们在气象预报和各种灾害预报方面的准确指导,对此,次多也是满心的骄傲和自豪。
“我会一直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下去,并不断地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为西藏天文历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次多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