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现代美术从古典美术发展而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直至20世纪初,西藏现代美术才与藏族奇僧根墩群培同时降世。其后的百年历程有过艰难曲折、有过长足进步,但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基本与我国的近、现代历史同步。或可说,西藏现代美术是西藏现代历史足迹的印证,也是这一时代西藏艺术中成就突出的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者和作品。西藏现代美术在20世纪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的孕育期,这一时期的西藏现代美术与根墩群培的探索性艺术人生共命运,并与那一时代中华民族全体的历史遭遇共命运;(2)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新生期,当时的西藏现代美术以安多强巴为代表,伴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历史进程逐步成长起来;80年代以后, 西藏现代美术紧随改革开放浪潮,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繁荣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藏族美术家为主体的各民族艺术家群体崛起。
根墩群培1903年生于青海热贡地区,七岁学习绘画,十六岁能画唐卡、雕塑佛像。1920年入拉卜楞寺学法,用七年时间奠定了佛学基础,不但成为一名藏传佛教因明学的雄辨家,也砺练了视真理为生命的个性,这对形成根墩群培与传统相悖的佛学观和人文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928年根墩群培离开家乡来到拉萨,开始以绘画谋生,这期间曾为著名的帕蚌卡活佛及十三世达赖喇嘛画过肖像,使他的绘画声誉大为提高。1929年根敦群培入哲蚌寺果莽扎仓学法,七年之后经学与辨才都取得大成就。1934年根墩群培结识了印度学者罗睺罗并赴印度游学,与在拉萨一样,旅居印度的12年间,是他的绘画支撑起一个独特的生存空间,才会有根墩群培的思想、学问、著作和全部人生。他1945年返回西藏,因“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1951年和平解放前夕去世。作为职业画家终其一生的根敦群培,是以学问、灵感作画的西藏第一位文人画家,正是根墩群培以其非凡的艺术实践,令西藏美术史瞬间突变,从长久滞留中世纪的睡夢中惊醒,一步跨入现代!根墩群培是西藏现代美术史上敢于破天荒的一代宗师。
安多强巴1914年生于青海尖扎县,其早年经历几乎与根墩群培一样,自幼出家、学画,1942年他从青海来到拉萨,同样是入哲蚌寺果莽扎仓学法,也是以绘画谋生,并具有相似的文人气质、风流倜傥。只是所处时代不同使根墩群培的命运成为壮烈的悲剧,安多强巴则能毕生执着于写实绘画的探讨,得享高寿并一惯其浪漫情怀。安多强巴1944年还俗,1945年在拉萨八廓街结识了旅印归来的根墩群培,这位“疯圣人”对安多强巴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历史的机遇,安多强巴于1954年创作了一幅革命主题唐卡《伟大领袖毛泽东》,作品成功地奏响了革命主弦律,又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作者借用佛教绘画的构成,真挚地表现了“毛主席派人来”时的感人情景,即便用后来的“革命现实主义”标尺检测也无可挑剔。由于这一因缘,他有幸随十四世达赖和十世班禅一道进京,使安多强巴成为见证社会大变革的、独步古今的藏族画家。在北京期间他有机会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强化了艺术上的写实主义追求,返藏后被正式任为宫廷画师。1956年安多强巴在夏宫罗布林卡创作了西藏壁画传世名作《释迦说法》、《权衡三界》,从而确立了他在西藏美术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晚年的安多强巴每以藏族少女作模特画度母,与西方文艺复兴时的拉菲尔画圣母有异曲同功之妙,传为西藏画坛佳话。198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西藏分会成立时,安多强巴当选为第一任主席,作为西藏现代美术的奠基人,安多强巴依靠他的影响和人格魅力,把改革创新的精神延续下来,在弘扬民族艺术优秀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受根墩群培、安多强巴的影响,更因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激发,西藏美术界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风尚,许多受过传统绘画训练的画师尝试新法,成就卓著者有益西喜绕、洛松西绕、次旺多吉等。20世纪50至60年代,还有许多藏族青年纷纷报考内地美术院校,系统地接受现代美术训练,他们注定是新时期西藏美术的主力军,是把西藏现代美术推向世界的使命担当者。
西藏美术的新时期亦即全面的深刻变革时期,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文艺的春天降临,画家们怀着各自的艺术理想和五花八门的艺术观念,共同痴迷于西藏的诱惑,西藏现代美术便于随后的80年代初,热火朝天地步入当代,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貎群体登场,令世人注目。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表现为创作心理、文化生态的自由开放,创作方法及作品风格的个性化、多元化,美学追求上对神本的突破、人本的彰显,以及文化身份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確认。198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西藏当代画展”,西藏美术界荣幸地迎请十世班禅大师与吴作人先生共同为展览剪彩,大师在参观展览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你们搞文艺的人跑的地方宽,见多识广,要多画多写老百姓心里想的、喜欢看的东西。社会前进了,宗教啊、文化啊、艺术啊更应紧随时代”。大师的教诲何等深刻!道出了启迪艺术家灵感心智的不二法门,是对所有涉足西藏画坛的各民族画家共同的智慧加持。1991年出版的《西藏当代美术》(西藏美协编、余友心主笔)总结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藏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年,著名美术理论权威邵大箴先生赴西藏考察,并为《西藏当代美术》的出版撰写长篇论文, 系统论述了西藏当代美术的文化渊源、美学特征和面向世界的发展前景,邵先生指出:“特别令人欣喜的是, 在当代西藏美术家中,藏族中青年美术家占了绝对多数, 这些精力充沛的美术家深深扎根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对西藏这一神秘地域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认识较深, 在创作中自然流露出西藏的民族特色,他们又勤于学习、善于借鉴,观念是开放的, 意识是现代的, 正是由于这批画家的崛起, 才打破了西藏美术的封闭状态, 把西藏美术活动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潮流联系起来,使西藏当代美术达到一定文化层次, 初步具有时代的高度……” 他着重提到的藏族画家有:丹增朗杰、强桑、扎西次仁、次仁多吉、阿曲、阿布、格桑、桑曲、阿旺晋美、计美赤烈、阿旺扎巴、巴玛扎西、嘎德等。他还提到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画家诸有韬、罗伦张、韩书力、余友心、李知宝、于晓东、叶星生、张鹰、刘万年、陈登木、翟跃飞、邓涛等。文章着重评价著名画家韩书力说:“作为画家,他熟练运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 组成一幅幅充满幻想情趣和诗意的画面, 韩书力是想象力、惑觉力、表现力非常丰富的实践家,他近年又步入新的创作境界,作品具有特殊魅力。”1996年,韩书力、于晓东、阿旺扎巴接受一位画商委托, 共同完成了油画《金瓶掣签》,这是一幅具有厚重历史感与较高文化品位的作品,与安多强巴的壁画《权衡三世》相对应, 代表着两个时代。这样一幅重大主题性作品, 居然出自一位商人的动议而问世,颇为意味深长。
2003年,西藏23位画家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是西藏油画大阵容、髙规格的一次集中展示,正如邵大箴先生早就指出的:“西藏有一群非常可爱的青年画家,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既对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深深迷恋,又为当代的前卫思潮强烈吸引,他们似乎在古老的藏族传统与西方前卫艺术之间找到了共同点……西藏青年美术家们之所以热衷于艺术语言的现代化,乃是西藏社会的快速变革对青年的思维产生的积极结果……在短暂的模仿阶段之后,他们趋向更全面的学习研究,思考如何从西藏现实出发,正确地融汇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成果,创造出为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
2004年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雪域彩练》在中国美术馆隆重推出,展览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著名画家李小可策划,展出作品全部为80年代以来在西藏新生的“布面重彩画”。展出期间,《美术》杂志社诚邀全体作者到编辑部作客,王仲主编热情地说:“从唐卡发展到布面重彩,这既有根的延系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布面重彩’这个概念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又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广泛可能性,可以说给西藏画家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创作新形式。你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地域艺术的逻辑和美学特征,这是令人可喜可贺的。这次进京展示是非常成功的,让大家强烈感受到你们这种新选择的独特魅力。”
西藏美术人才之所以源源不断,有赖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期贡献。西藏画家群因平均年皊结构年轻而富于朝气、富于创新精神,因而拥有更灿烂的远大前景,他们长期沉浸在藏文化的汪洋大海,与这里的山川大地、神佛黎民朝夕相伴,涤魂净心,他们以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创作追求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艺术深深地扎根于雪域髙原,因而养成特异的艺术心灵,这是当代西藏美术家们共有的机遇、共享的幸运!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