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藏戏馆 > 历史源流

藏戏:舞动奇迹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巴桑次仁
分享到:    

2008年4月8日,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演员在排练藏戏《吉祥奥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藏戏,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的名片”。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戏,是一种以民族鼓舞、民间说唱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的剧种之一,藏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

这是2008年8月21日拍摄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照。由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藏剧团合力打造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8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京剧·藏戏《文成公主》首次将京剧与藏戏两种不同的戏剧样式同时融于一剧,成为这出戏最大的看点。 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摄

2


2008年8月30日,一年一度的展佛活动拉开了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拉萨雪顿节帷幕。图为演员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关于藏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来自民间歌舞与说唱艺术,有的则说是来自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

3


2011年4月2日,西藏大学藏戏班18名同学各自摆出藏戏经典身段合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邹广萍摄

4


2011年8月29日,来自拉萨堆龙德庆县的群众在宗角禄康公园内表演藏戏。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早在西藏的苯教时期,被称作“仲”的口头神话、历史传说故事已成为当时西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藏族民间英雄史诗《格萨尔王》,除独白和对话是适宜歌唱的韵文之外,部分故事情节的叙述也改为可歌唱的韵文,而韵文的写法采用的就是民歌体。此外,其他一些说唱形式,如“折嘎”、“喇嘛嘛呢”等对藏剧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喇嘛嘛呢”这种说唱艺术,其对藏剧的影响非常之大,藏剧的剧本就是“喇嘛嘛呢”艺人的说唱故事脚本。

    十四世纪,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桥,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历时3年多仍未成功。后梦中得到女神指引,到山南琼吉地方,找到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演出团体。唐东杰布亲自担任编导,用跳神舞蹈来演绎生动的故事,从而揭开了藏戏诞生的序幕。唐东杰布也靠演戏募捐资金造桥120座,驰名的泸定铁索桥便是其中之一,他也因此被尊为“铁桥大师”和“藏戏祖师”。到了17世纪,随着嘎丹颇章地方政权的建立,藏戏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繁荣时期。以唱为主,唱、诵、舞、表浑然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已经形成,开始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学水准的戏曲文学剧本和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藏戏剧目。在民间,一些职业或半职业的藏戏戏班开始出现,在艺术风格上开始形成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南木林香巴、仁布江嘎尔、山南雅砻扎西雪巴、琼结卡卓扎西宾顿六大藏戏艺术流派。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藏戏的保护、传承工作,使藏戏舞台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自治区藏剧团成立,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性藏戏遍地开花,藏戏的研究成果不断;耗资数千万、功能强大的藏戏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剧目。同时,还创作演出了如《英雄占堆》、《阿妈交巴》等现代题材藏戏剧目。这些新剧目,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上,都远远超过了旧藏戏班子的演出。此外,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令人耳目一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藏戏的继承与保护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进入全面保护与快速发展的阶段,藏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认知,藏戏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戏曲爱好者认可,喜报频传:2003年,召开了全国藏戏发展学术研讨会;2006年,西藏六大藏戏艺术流派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编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巡演获得广泛好评;《吉祥奥运》出现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上,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西藏的传统戏剧;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藏戏艺术的学术专著《中国藏戏史》出版,填补了藏学与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学术空白。

    可以相信,在中国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中,藏戏这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必将会跟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盛开得愈加馥郁芬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