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藏戏馆 > 面具道具

西藏传统藏戏的佩戴饰品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藏戏的传统佩戴饰品、盔帽和鞋靴,都由本地民间手工艺匠生产,或由戏班个别巧手制作,造型特别,装饰精致,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用以制作的金银、玉石、珠宝和珍稀动物的皮毛材料,过去基本上用真品,近代开始个别使用代用品,民主改革后大量采用代用材料。

    传统佩戴饰品有巴珠、藏嫫巴廓、热阿、埃果尔、嘎乌、甲直颇休等;传统盔帽有索霞、蛇冠、薄独、江达、班霞等;传统鞋靴有损巴、贴尼玛、工布了着、热松、杰钦等。民间戏班也有借用当地较富有人家使用的佩戴饰品、冠帽鞋靴进行演出的。

    前藏妇女头饰

    藏语称“卫嫫巴珠”,前藏妇女头饰,藏戏中王后、嫔妃等贵族妇女所戴用。以布和铁丝扎成一个三角形的架子,上面穿缀珍珠、玛瑙和松耳石,两长角在前,一长角在后,成大三叉。前面两角靠近,戴于头顶。前面两角上分别吊挂一束头发“连子”,耳朵前面再配以碧花精巧的“埃果尔”耳环,以显示贵妇人雍容、华贵、典雅的风仪。“目迪巴珠”,亦即珍珠巴珠,在三叉角上串缀以成排密嵌的珍珠,为四品官夫人以上的贵妇人所戴用。“玉齐巴珠”,亦即珊瑚巴珠,在三叉角中心有一颗较大的珊瑚珠,其余用松耳石和玛瑙串缀而成。此为比母后、王妃低一等级的女性角色所戴用。 后藏妇女头饰

    藏语称“藏嫫巴廓”,后藏妇女头饰。以彩色丝条、珍珠、珊瑚和松耳石等串制成一个弓形架子,上面还穿挂一些小饰品。在藏戏中由后藏妇女角色戴用,如《卓娃桑姆》中女仆斯莫朗果被认为是“藏嫫”,即后藏妇女,就戴此种头饰。 贵族妇女耳挂

    藏语称“埃果尔”,贵族妇女、母后、王妃等所戴的一种鱼形耳挂,在翡翠碧花底面上镶以金子和松耳石,分四节相连,整体呈长菱形,装饰精致典雅。与“巴珠”和“连子”吊发并用。 男子圆耳环、长耳环

    藏语称“阿隆”,男性圆形耳环,有以金、银、铜制成的几种,上面还有镶以珍珠、玛瑙或绿松耳石的。在藏戏中一般是男性佣人、管家、卫十、牧民等角色戴用。另一种男性角色戴的长耳环,藏语称“索几”,以大粒珍珠和绿松石分节穿制而成,一般是有知识、有地位的官员贵族所戴。 仙女头饰五佛冠

    藏语称“热阿”,即五佛冠,仙女头饰。一般以五个纸板绘制成五个佛龛形,上面刻画有“大日如来、阿阁、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五佛像,连缀成半圆,排列戴在头上。材料有纸板、木板、象牙等几种。 仙女头饰

    藏语称“年休”,仙女头饰,插于仙女两耳上边的饰物,是两个画有彩虹纹路的打折丝绢,左右打折丝绢各吊一根红或黄色丝带。藏族巫师作法时,在身上缠以五色丝带象征飞虹,据说,此种飞虹之路与天界相通。在唐卡画像的两侧挂上红、黄虹带,其意在使神灵能驾彩虹飞去。 国王帽

    藏语称“霞莫江达”,国王帽,亦称铁环帽。以铁丝制成圆环,缝上金黄花缎,以金子做成帽顶子,帽顶上饰有红丝穗。是四品以上僧官夏帽之。 甲鲁高帽

    藏语称“甲鲁薄独”,部落长老。四品俗官所戴的一种圆形高顶大盖帽,上顶大,下口稍小,有如倒扣的大瓷碗,用黄色或紫红色绒布制成。蓝面具戏开场人物两个甲鲁角色所戴“薄独”,则比生活中的“薄独”更高更大。

111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