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藏戏馆 > 传承故事

觉木隆的藏戏人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索穷
分享到:    

1

  民间戏班在演出藏戏。
   
  唐东杰布 唐桑姑娘和觉木隆藏戏队
  
  传说在400多年前,西藏有一位叫唐东杰布的大善人,他看到雪域西藏重山阻隔、江河纵横、交通不便,给民众出行带来困难,便立志在西藏每条江河上都架一座坚固的铁桥,以利两岸通行,为雪域民众造福。为了募集建桥资金,多才多艺的唐东杰布自己编剧、谱曲,请来了7位天仙般美丽的姐妹组成了歌舞班子,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戏班),到各地表演募捐。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为雪域文化培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戏。
  
  在唐东杰布歌舞班子的每一位姑娘都很出色,其中有位唐桑姑娘,她嗓音甜润,演技出众,后来嫁给了觉木隆村鲁固为妻。鲁固敲鼓,唐桑唱戏,从此,藏戏在觉木隆安了家,独特的鼓声和高超的演技羸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规模,在西藏近代史上颇负盛名的民间藏戏队。
  
  西藏八大传统藏戏剧目,觉木隆藏戏队个个都能熟练表演,尤其善演《卓瓦桑姆》、《白玛文巴》、《苏吉尼玛》等。由于该队演技出众,阵容整齐,各地有重大活动时,竞相邀请他们去演出,旧时在雪顿节等重大节日时,甚至会接到噶厦政府特令,要他们到罗布林卡和哲蚌寺等重要场所表演。
  

2

 藏戏演出。张鹰摄
  
    觉木隆藏戏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藏戏传人,比较出名的有19世纪后期的戏师兼队长扎西顿珠,20世纪初期的队长兼戏师米玛江村等。1959年以前的队长叫“拉直”(画师〉扎西,也非常能干。
  
  1964年,觉木隆藏戏队的部分成员代表西藏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现今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就是在当年觉木隆藏戏队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因此,觉木隆村被誉为西藏的“藏戏之乡”。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踏上了唐桑姑娘曾经生活过的热土,走进了觉木隆人的藏戏世界。
  
  阿妈仓决讲的故事
  
  在村北头一间宽敞、整洁的农家大院里,我们见到了65岁的老艺人阿妈仓决。
  
  阿妈仓决身板硬朗、性格开朗,自认为是长期练功和参加劳动的结果;她是目前藏戏队惟一参加演出的女戏师。
  

3

戏师阿妈仓决。

  谈到过去的情况,这位开朗的老人脸上并没有太多的笑容。她说:“我刚会走路时就跟着父母到处流浪卖艺了。听到“拉姆”(仙女〉,有些人很羡慕,其实在旧西藏,我们跟要饭的差不多。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歌是这样唱的: 阿吉拉姆是仙女,仙女的粥是稀水,无须汉地的明镜,粥里可照见身影。 这就是我们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于阿佳唐桑名字的来历就有这样一个凄凉的传说:由于生活贫困,唐桑大姐连做乐器的材料都凑不齐,于是她找来一个漏底的陶壶,在壶底和壶口蒙上羊皮当做鼓。敲鼓时发出沉闷、单调的声音‘党桑,党桑……’,于是就有了唐桑。
  
  “就是在成名以后,藏戏队的命运也没有得到改变,很多艺人都是外地流浪到觉木隆后才加入藏戏班子的。著名艺人阿妈次仁是直贡人,戏师兼画 匠、裁缝扎西是山南拉加里艾地人,本地村民加入戏班的倒不是很多。
  
  “戏班夏天主要在拉萨及周边地区演出,到冬天,有时候不得已赶着几头毛驴远去尼泊尔、印度卖艺求生。沿途的艰辛一言难尽。
  
  “我们家算是藏戏世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叫扎西顿珠,一个叫拉旺欧珠,他俩一个唱戏一个敲鼓,都是戏班的台柱子。我自己也是从小学戏。
  
  “跟我一同唱戏的有一个叫卓嘎啦,后来进了藏剧团;还有一个叫大次仁,也是藏剧团的,现在可能退休了,他是戏班最后一任戏师扎西的儿子。
  
  西藏其它地方过去也有藏戏班子,比如山南、日喀则等地有江嘎尔、迥巴等民间剧团,但在整个拉萨河谷地区,觉木隆藏戏队是历史最久远、也是最有名的民间戏班,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不知道觉木隆藏戏队的。 ”
  
  多吉大爷的故事
  
  多吉大爷是去北京演出过的几位艺人之一,当年的北京之行,不仅改变了多吉大爷的人生道路,甚至影响了他孩子的人生选择。
  
  他的三儿子是在他从北京回来后出生的,起名格桑达娃,可乡亲们硬把他的名字叫成“北珠”,意思是“北京的儿子”。北珠并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他刻苦好学,努力钻研藏戏艺术,现在己是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一名专业演员。 多吉大爷的家就在觉木隆村西头,房名叫“雪麦”。儿子们说虽然我们都在外面工作,两位老人也有大半时间不在这里生活,但“雪麦”是我们家族的根,一定要把它好好保留。于是每个儿子掏了5000元,把“雪麦”大院重修一新。
  

4

  琴师多吉大爷和他的老伴。
  觉木隆人生活富裕了,穿着打扮丝毫看不出农民的影子,可66岁的多吉大爷仍然保持着藏族农民特有的朴实和热情。他给我们讲起让他至今激动不已的北京之行。
  
  他说:“我非常喜爱藏戏艺术,40年前的老藏戏队里就有我这个快乐的笛子演员。说到我对藏戏的热爱,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那是1962年,我的一个儿子病故,尸体还停放在家里,可队里叫我出去执行演出任务。怎么办呢?演出任务应该完成,可毕竟娇儿刚刚离我们而去,做父亲的在外面唱歌跳舞,别说自己心里别扭,外人会怎么想? 坚强的妻子擦干泪水,鼓励我说‘只要是对大伙有利的事情,你就去吧,要好好完成演出任务。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呢!’有了妻子这句话,我就踏踏实实回到了藏戏队。”
  
  “1964年,我们与色姆乡联合组队,代表堆龙德庆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其中也包括我。在北京我们参加了多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令我终身难忘。那一次我们在内地呆了一年,春节都是在成都过的,团里给我们每月发21元生活补贴费,这些钱我一个子都不敢乱花,全部用来买各种乐器,背回家分给藏戏队的伙伴们。”
  
  “觉木隆藏戏队是1962年解散的。1974年人民公社时期又恢复演出,10年后,就是1983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都忙自己的事,藏戏队又散了,戏装和道具卖的卖、丢的丢,真让人疼心。去年7月28日,藏戏队又恢复排练、演出,我非常高兴。”
  
  “在觉木隆藏戏队,我自始至终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热情的鼓动者。藏戏队现有拉姆(女演员)7人,温巴(蓝面具〉7人,甲鲁2人,乐手2人,还有服装、道具和戏师等,总共28人,其中很多是从未受过藏戏培训的年轻人。去年8月,我们花了整整30天时间教这些孩子唱戏、演奏。”
  
  “平时,在不影响戏班排练的情况下,我们老两口在拉萨租了一间房子,晚上到朗玛厅等大众娱乐场所演奏乐曲。我有6个孩子都自立了,3个有正式工作,两个在拉萨打工,都是演奏乐器的。你看,到头来大家还得靠艺术生活,这可真是一笔宝贵财富! ”
  
  多吉大爷的老伴插话说:“要在过去可不会是这样,养这几个孩子我是吃尽了苦,不要说肉菜米面,糌粑都经常断顿,几年前,为了两块钱电费, 我还厚着脸皮到邻居家借钱呢!”
  
  多吉大爷说:“是呀,解放前我们家还是拉萨大贵族尧西平康家的差民呢! 千真万确,如果没有人民政府,我不可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支书格桑尼玛的故事
  
  54岁的格桑尼玛当了4年村委会主任,去年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这位觉木隆村的当家人,说起自己的家乡如数家珍。他介绍说:“觉木隆是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最大的村庄,有1317人,农田4012亩,手扶拖拉机108台,中巴车3辆,东风卡车3辆,百货批发店3家,零售店6 家,饭馆1家,去年人均收入1500多元。除了农业、养殖业,部分村民从事建筑、运输、采石、采药、绘画等副业。 ”
  
  “生活好了,群众强烈要求恢复藏戏班子。觉木隆藏戏班具有340多年的历史,可在戏班没有恢复以前,每年都要花钱请外村的藏戏队来村演出,又破费又没面子,村民意见大了!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尽快恢复我们的藏戏队。可是面前的困难也很多,戏装没了,道具也没了,艺人老的老,小的小,捏不成一个团。 ”
  

5

支持恢复觉木隆藏戏班的村支书格桑尼玛。
  
  “没有钱,村委会领导带头募捐,跑遍了堆龙德庆县和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听说附近乡村的藏戏队解散了,就硬着头皮上门去借道具。农闲时将演员集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强化排练,排练结束后到邻村演出了五六场,反映不错。 去秋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文化局安排觉木隆藏戏队在龙王潭公园公演。全体演员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没想到他们的节目大受欢迎,一位老阿爸拉着格桑尼玛书记的手问:“你们真是觉木隆藏戏队的吗?”格桑尼玛说,我们所有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我们是正宗的觉木隆藏戏队。大爷非常激动地说:“我很早就听说过觉木隆藏戏,盼了一年又一年,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你们的演出非常精彩。”说完他含着泪,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硬塞到演员的手里。格桑尼玛对大爷说, 您放心吧,今后您每年都能看到我们的节目。
  
  支书格桑尼玛说,恢复觉木隆藏戏队,一是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二是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发扬光大;再次,这对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好处,搞文化工作也要学会算经济账;只要是群众需要和欢迎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努力做好。
  “堆龙德庆县人民政府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我村为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我们有信心把藏戏队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