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音乐

觉囊的“梵音古乐”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庄春晖
分享到:    

2009年12月27日,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的32位高僧,以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构成的完整的梵乐套曲,整个展示古朴庄严,乐声清澈流畅,堪称“千年不断的活态传承,佛法只会与慈悲的绽放,雪域高原的原生态艺术”。此前,这个古乐展示团应中华文化促进会邀请,从12月8日开始,先后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东南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北京大学等进行了展示。

觉囊“梵音古乐”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在阿坝藏地“活态传承”了一千多年,始终与藏传佛教觉囊派文化息息相通。阿坝壤塘觉囊“梵音古乐”的历代先师,除了用口传心授之外,还开创了本乐种独特的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的“央移”记谱方法,以手抄曲本为载体,使300多首孤本的曲谱传承下来,成为研究古代佛教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的文化宝库。2009年7月,为更好保护与传承这一古老乐种,觉囊“梵音古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觉囊派第47代法主嘉阳乐住金刚上师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觉囊“梵音古乐”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脉象独步千年

公元1027年,佛教“时轮”教法由印度传入西藏,在拉孜县觉囊沟建立道场,并逐渐兴盛,称为觉囊派。在其对时轮经的唱诵及其普及过程中,一种崭新的佛教艺术形式———觉囊古乐应运而生,成为藏传佛教今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觉囊古乐主要分布在壤塘县中壤塘地方。壤塘县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13县之一,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壤塘全称“壤巴拉塘”,意为“黄财神居住的坝子”,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觉囊派高僧宗然那西日于1425年在壤塘建立起一座“东方壤塘如意珍宝洲”寺,简称壤塘寺,从此觉囊派在这里生根,清代雍正年间藏哇寺祖庭东迁落地后,中壤塘觉囊三大系统正式确立,中壤塘成为全国藏区的觉囊文化中心和根本道场,境内有藏哇寺、确基寺、泽曲寺等9座寺庙,显密体系完备。

觉囊古乐是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乐种,被音乐和文化学界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觉囊教派以“音声佛事”弘法,不仅满足了信众心灵需要,还忠实地保存了佛教音乐的基本风貌,为研究藏传佛教文化的内涵与变迁提供了典型的生动实例。

古乐集吹奏、敲打、乐舞、赞偈、唱念、手印、供养于一体,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中,吹中有打,打中有唱,吹唱打奏相互关联,既可以单独罗列,也可以并联为伍。开场“净坛”的金刚乐舞,寓礼佛、赞佛、诵佛于通灵修炼之中,动作的性格化,舞姿稳健庄重。各种乐器组合,配以僧人唱诵经文,加之金刚法舞,浑然一体。古乐中包含低音的大型法号和善于演奏旋律的金刚唢呐,以及多种音色的敲击乐器,因此演奏的音乐极具特色与强烈的感染力。其中,金刚唢呐的演奏技巧精湛熟练,尤其是乐僧们一口气12分钟的“鼓腮换气吹奏法”,通过气息控制和指法变化增加装饰性颤音,音量大穿透力强,曲调高亢激昂,可谓“追魂摄魄”,其吉祥号角声,令人啧啧称奇。觉囊“梵音古乐”所有的乐器,都由民间手工作坊匠师制作,他们经一代又一代规范的传承、传习。

古乐展示时,乐僧们身着红色袈裟,头戴藏传佛教觉囊派红帽和法帽,手持藏传佛教觉囊派特有的法器,尤其大小不同的金刚法号吹奏声音异常低沉、浑厚有力,与打击乐器和僧人吟咏的声音交响和鸣,展示心灵的妙乐境相,就把听众带入了一个通天彻地、天人合一的境界。觉囊“梵音古乐”中使用的各种“文物式”的乐器,是中壤塘觉囊藏哇寺世代传承、使用的珍贵法器。因此藏哇寺被认为是藏传佛教古乐器的博物馆。

艺术形式绝唱雪域

觉囊“梵音古乐”壤塘寺主持以口传身授和手抄曲谱传世。目前有完整传承的曲目300多首。

壤塘寺自建造以来,经杰瓦僧格、罗主南甲、阿旺·丹增南甲、云登桑布、嘉阳乐住等觉囊派大师一代代传承,在寺庙的宗教法会上演奏,口传身授的在僧人中培育的有金刚唱诵师、法号(铜钦)师、唢呐(甲林)师、乐舞(羌姆)师、法螺(统嘎)师、法铙师、铜胫骨号(冈林)师、法钹(布切)师、法鼓师、法铃(止布)师、法杵(多吉)师、嘎玛拉鼓师等。因为古乐所要表达的是生命内在最本质的智慧与慈悲,强调自然、清净、空灵的声音,所以对于参加功课的每一位乐僧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无论是唱诵者还是乐器的演奏者,都要经过十年以上的训练。此外他们也都要求完成佛法五部大论的系统学习,经过数年的闭关禅修,在佛法的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也正是在寺院这种封闭场所的传承,它才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世俗的浸染。

保护行动有声有色

对于这种壤塘宗教古乐,当地政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先后举办了二届觉囊文化研讨会,提出了合力建设中壤塘觉囊文化中心,形成以时轮立体大坛城、大万佛塔、大藏经阁、永乐大藏钟、大黄财神、梵音古乐、时轮藏历、十相自在图、香巴拉圣景图等为文化标志的“觉囊文化中心”,同时将古乐立项,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9年12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古乐展示活动,其常务副主席王石评价说:“我们组织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次音乐会,是非物质文化的展示,觉囊派梵音古乐既是中国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信仰的一种方式,而且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这次为什么把它放在高等艺术院校展示和交流,就是许多音乐学家认为觉囊古乐可能是今天能够听得见的最古老音乐,因为在民间传统音乐的传承中,时代的变化、历代天才的创造、创新,由于没有录音的条件,许多传统古老音乐在传承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相比之下宗教音乐的传承确可能保持原有的风貌。所以,音乐学家告诉我们,把它称为“中国千年音乐活化石”是很有道理的。加之,这次展示不但生动体现着汉藏文化交融,而且也体现着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相互尊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为切实保护和振兴觉囊梵音古乐,阿坝州文化局、壤塘县政府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一方面广泛征集古乐文物,创建“觉囊梵音古乐传习所和陈列馆”,活态传习觉囊“梵音古乐”,陈列觉囊“梵音古乐”文物及图片;另一方面遵循古乐的传统,最大限度地活态传承觉囊梵音古乐的特色;再一方面建立以中壤塘觉囊文化为中心的,联络海内外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以互访展示或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为共享平台,开展交流与协作。

1

觉囊派主寺藏哇寺 摄影:岳丽彬

2

觉囊派寺院珍藏的各种经典

3

觉囊梵音古乐金刚乐舞照片

4

觉囊梵音古乐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上师主持

5

觉囊梵音古乐“央移”记谱法 摄影:茉莉

6

觉囊派特有的吉祥多门佛塔 摄影:岳丽彬

7

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教授在介绍觉囊梵音古乐的乐器

8

觉囊梵音古乐在浙江省艺术研究院浙江音乐厅展示

9

觉囊梵音古乐金刚铃与嘎玛拉鼓展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