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尼玛谐钦。
2
历史上,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尼玛乡的青年男女有相聚跳谐钦的传统,无论是农活结束还是逢年过节,牧民们在辽阔草原上酣畅起舞,任由靴子在大地上敲出回声。是五世班禅童年时期的杰作,表演形式极为丰富,用多种肢体语言和唱腔来表现羊群吃草时的动作,并把它们比喻成花草、树木等生活中常见的美好事物,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放羊生活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土布加谐钦起源于1855年间,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创建,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土布加谐钦就是以歌舞为主,歌舞结合。“谐”藏语意为歌舞,“钦”即盛况或隆重之意。土布加谐钦是在迎请活佛及上层人士等盛大或隆重的庆典场合表演的一种民间歌舞。无论是宗教节日还是民俗节日,谐钦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很强的自娱性集体歌舞艺术。
历史渊源
藏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域辽阔、资源富聚、风光奇特的日喀则是孕育在古老壮美的高原土地上的一块宝地。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少数民族多聚居之地,多种文化撞击交融,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日喀则地区可以说是谐钦的起源之地,土布加谐钦就是在后藏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舞蹈中滋生形成,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土布加谐钦继承了当地民间歌舞艺术的形态,又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并产生变异。土布加谐钦起源于1855年间,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创建, 是流传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一带的一种以原声演唱为伴奏表演的民间庆典仪式舞蹈。[1]2历史渊源流传于西藏拉萨、山南、阿里等地区的古老仪式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
谐钦是一种在盛大或隆重的庆典上表演的歌舞艺术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浓郁的本地特色等。这种表演形式流布藏区各地,特别是在后藏非常盛行,而且在长久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种独具本地特色的歌舞表演艺术。
谐钦又名为次久谐钦(次久意为藏历初十),相传它的歌词由八世班禅丹贝旺秋创作,共有二十五篇。土布加谐钦曾是历代班禅在前往班禅驻锡地扎什伦布寺时,沿途举行盛大的迎送活动时专门所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在既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隆重的活动时表演,以祝愿吉祥、祝福、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等之意。它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演风格、丰富的歌词内容、淳朴浑厚的曲调、热烈整齐的节奏,庄重典雅的表演形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