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舞蹈

堆谐——踢踏舞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堆谐”,“堆”藏语意为上或高地之意,泛指后藏从拉孜到定日县一带以及包括阿里部分地区即西藏地势较高之处的农村歌舞。后又专指上述堆区民间舞蹈传入拉萨等城镇之后,经过艺人和歌舞世家的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

城市堆谐,即俗称的拉萨踢踏舞。

每年藏历七月初在拉萨举行的一年一度雪顿节活动中,后藏迥巴藏戏团在演出时,穿插表演有扎聂(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深受拉萨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推崇。后传播流传开来,又加工规范,成为藏族特有的踢踏舞。在音乐上配上了笛子、扬琴、京胡、二胡、串铃等伴奏乐奏。

当代堆谐已从自娱性向表演性发展。由于城市堆谐的音乐比农村堆谐的音乐曲调丰富、表现力强,因而在舞蹈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工和变化。这种加工主要是强调和突出了原民间舞2/4节奏的后半拍起步,以“三步一空”为基步,适应音乐情绪,增添和规范了多种踏点节奏。

近代堆谐还将有关步法交叉组合,跳踏转跃,脚下发出交织音响,从而更好地抒发热情欢快的生活情趣。它因此成为藏族舞蹈中最典型的舞靴风格。由于堆谐以舞靴见长,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抒发情绪,因而上身姿态变化不多。常见的手部动作大体有四种:

第一,射箭式。男性舞蹈时较多。舞者侧身左手抛甩与人体成90°,右手向后拉甩与人体成45°,气质潇洒豪放。据说是模拟骑马射击而转化成的手部动作;

第二,十字手。女性舞蹈时较多。女子踢踏舞比较平稳,合着脚下的连点步跳踏,上身微微起伏,双手在胸前交叉自如甩动,形如十字,舞姿显得轻快活泼;

第三,前后甩手。左手向左从背后甩出与人体成90°,右手向右从胸前甩出与人体成45°,多见于“两拍三步点”的跳法之中。往往在“两拍一拖步”中转动手腕,穿插一些施礼揖拜的生活动作,更显得温文雅秀。

上述这些手部姿态自然大方,合乎踢踏舞的动作规律。在过去,民间跳堆谐者还在脚下放一块木板,舞者多着硬底鞋或马靴踏板以突出踢踏节奏的音响效果。过去艺人们为上层权贵表演时,还以“头顶碗水不溢”为高技艺的标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