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舞蹈

果谐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雪域歌舞有非常久远的历史,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辛勤拓荒几千年,积淀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养份。不算史前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就有2000多年。雪域歌舞大体可分为两大支系:即民间歌舞支系和宗教舞蹈支系;从类别上看则可分四大类型:即谐——歌舞、卓——舞蹈、噶尔——乐舞、羌姆——宗教舞蹈。这两系四类舞蹈在西藏各个地区,又有各自具体的形态特征。本文仅介绍几种有特色的西藏民间舞蹈。

“果谐”,藏语意为圆圈舞,是流传在西藏农村的一种自娱式的大众歌舞,舞者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各种果谐至今仍在西藏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看到。每逢佳节,人们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

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建筑工人唱起它“打阿嘎”(一种修房建屋时砸实房顶地面的劳作);纺织女唱起它踩洗羊毛;耕作农民唱着它去打场收获。由于果谐的唱词比较口语化,音韵和谐,通俗易懂,随口应心,可以即兴创作,因而藏族人民经常运用这种歌舞形式,相互交流真情实感,倾吐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心愿。

从其渊源看,果谐的产生与西藏部分地区的农业文化密切相关,其节奏与秋收打场的连枷节拍、修房筑屋打阿嘎的劳动有许多内在联系。因此果谐动作多以2/4拍变化,重拍起步,膝盖到脚掌直向落地,顿地为节,步法结实稳扎,劳动气息很强,长于抒发群体的热烈欢腾情绪。西藏各地农村几乎都有果谐,但山南的果谐尤为古朴、粗犷、节奏强烈,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现实的代表性。

果谐的整体面貌和结构层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四段组合式。这是果谐比较完整的原始形态。节日里,场地上摆出一缸青稞酒,人们衣着盛装,围着酒缸拉手成圈,男女各站一边,分班唱和,按顺时针方向沿圈踏步走动。这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唱段称为“绛谐”,意为缓慢而舒展的歌舞。当唱词告一段落之后,由“谐本”即领舞者发出“阿甲嘿!”,便跳“谐个”(歌头)。跳完谐个旋即进入载歌载舞状态。这时女方唱跳一段后,男方又唱跳一段,相互交替进行,形成竞舞场面,这段快速歌舞称为“觉谐”(快歌)。跳完“觉谐”又由谐本发出“阿甲嘿!当下次仁,宋甲月啦!休休休休,休休休休,休,休”的呼声,边叫边跳,借以统一步法,最后众人共同在末尾的强拍节奏上双脚顿跳至结束。这段呼声伴合舞步的跳法统称“谐休”(歌尾、尾声)。一曲果谐实际上是由绛谐→谐个→觉谐→谐休四个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二、三段组合式。西藏山南、江孜、拉萨农区都有这种跳法。如拉萨澎波一带的果谐,舞蹈一开始无慢歌,当舞者拉手成圈之后,可由舞群中任何一位歌手带领众人一齐呼叫“阿甲嘿!休休休休”或“曲曲曲曲”,先跳谐个步。跳完歌头段后加快速度,转入觉谐载歌载舞。在男女分班唱跳时歌声伴合舞步穿插队形,或成直排交叉,或成龙摆尾,或成∞字图案,歌声悠扬,情绪十分红火。反复唱跳数遍歌词之后,又复而结成圆圈,一齐叫“休休休休”或“曲曲曲曲”跳谐休,在重折上顿地为节而告一段落。即从谐个→觉谐→谐休循序渐进组成完整的一曲。这种跳法除了打破圆圈的程式局限之外,它的歌声部分舞蹈性较强,动作变化也多。呼声合着舞步,时而蹉步跳踏,时而顿步转踏,时而圆聚,时而散开,大有尽兴而止的味道。

谐个和谐休在圆圈歌舞中有着特殊作用。谐个常以“休,休,休休休休”或“曲,曲,曲曲曲曲”的叫声伴合舞步跳踏节奏,或由谐本带头呼出“阿甲嘿!当下次仁,宋甲月拉!”。这种呼喊声是劳动呼声在舞蹈上的反映,如同喊“一、二、三、一齐跳”的意思差不多。有的是在叫声之后又说一段快板词。这是因为果谐的人数众多,一般又无伴奏乐器,集体起舞很难整齐,这种呼声加上快板说词,不但能指挥人群共同起舞,还能起到调动情绪,进入载歌载舞的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