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舞蹈

论藏族舞蹈教学中“堆谐”舞蹈的训练价值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格桑欧珠
分享到:    

“堆谐”是藏族传统民间舞蹈,它以脚下踢踏为主,具备了脚下灵活和节奏丰富的特点,我们选用了“堆谐”这一民间舞种作为民间舞蹈训练入门基础教材,它可以使学生从自然状态进入到非自然的(艺术性)的状态。

一、“堆谐”在藏族舞蹈训练中的价值

藏族舞蹈的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各地不同舞蹈除风格训练外,对人体各部位的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训练内容和重点部位。其中“堆谐”舞蹈又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外,运用到舞蹈专业训练脚部踢踏及身体韵律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和艺术特色。对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认识“堆谐”才能掌握“堆谐”舞蹈,只有掌握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堆谐”舞蹈,才能了解“堆谐”舞蹈的艺术价值、才能把丰富多彩的“堆谐”舞蹈资源提炼出最具有“堆谐”风格特征,又具有符合藏族舞蹈训练规律的基本训练内容,使“堆谐”这一藏族舞蹈中的奇葩,不但能够在我区艺术高校中得到传承,而且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保持它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并有所创新,并把“堆谐”舞蹈所具有的艺术特色,运用于藏族舞蹈的基础训练之中。

(一)认识“堆谐”

认识“堆谐”舞蹈是提炼和加工成为舞蹈专业训练内容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准确、更好的把“堆谐”舞蹈的最为精华,最具有训练价值的动作提升到舞蹈专业的训练内容。我们必须要认识和了解西藏各地现存有一定差异的“堆谐”舞蹈,并掌握西藏各地“堆谐”舞蹈的基本动作,才能更好的提炼出有训练价值的“堆谐”舞蹈。

(1)目前西藏“堆谐”主要分布于“堆”地区(泛指阿里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定日、拉孜、萨迦、昂仁等县。)“后藏”和那曲西部的尼玛县等地区。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劳动、民风民俗,以及方言等的差异,跳出来的“堆谐”舞蹈动作踏、跺脚的变化,以及力度也有一定的差异。音乐伴奏的乐器种类和奏出来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又根据各地审美倾向,有所发展和变化。日喀则、拉萨等地的“堆谐”舞蹈受城镇市民文化的熏陶、伴奏乐器种类丰富、舞姿稳健而欢快。主要伴奏乐器有:扎年琴、毕旺(二胡)、扬琴、竹笛、特琴、串铃等。使“堆谐”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舞蹈从人人都参与自娱的形式中走出来,成为一种观赏性的歌舞。这种“堆谐”非常讲究舞蹈的韵味,和双脚跺踏的轻重。

(2)三种“堆谐”舞蹈的主要舞蹈风格和特色有:“堆”地区的舞蹈动作粗犷朴实。男子舞蹈因弹奏“扎年琴”而上身动作以左右扭动为主,但也有前后俯仰和扭腰等动作。男子舞蹈的最为精华部分为双腿的抬、跨、蹲和双腿丰富多彩的踢踏舞步加上踏地中左右转动和各种停顿的的舞姿。堆巴(堆地区的人)男人的舞姿在自然中强调男人的气质,因此;弹、唱、舞三位一体中重视脚步点子的变化和力度,双脚不停的踏地时;后半拍的踏地声也非常清晰而全脚着地时有力而不拖泥带水,双脚踏出的“双打”潇洒自如。女子舞蹈动作始终展示着后藏女性温顺热情的性格特征和妇女服饰对舞蹈动作的影响。如:头戴“巴果”①隘妇女的头部动作较少,上身穿五彩的“旺九”②而双手甩动的动作比较多,以显示彩袖。腰系用银制的“给第”③,雕花腰带比较沉重,腰部动作较少,女子舞蹈的双脚动作非常灵活,踏出的节奏鲜明而很有活力,脚部动作变化多而不乱。那曲西部的“堆谐”基本风格与“堆”地区的差不多,但在他们的“堆谐”中明显带有牧民粗犷奔放的动作和腰部下垂的身姿中跳出来的踢踏舞蹈别具风格。拉萨等地的“堆谐”舞蹈已经非常规范,男子舞蹈在乐队的伴奏下整个动作稳重轻巧,注重脚下踢踏舞步的节奏变换和技巧运用,女子舞蹈讲究温文雅致、全身动作俯度较少、上身强调仰起、双手动作向上不超过前胸、腰间动作妖娆,但不过分显现出女性的曲线。双脚灵活、踢踏的节奏鲜明、讲究动作的韵律及协调性。男女舞者舞蹈时头直向前看,有时也要看双手的甩动方向,不低头、不扣胸,更不能作做。

(3)“堆谐”舞蹈的形体运用中也打上了东方农耕民族的烙印。“堆谐”舞者身体的重心大都落在腰部以下,膝部微蹲,身体的力量给人感觉向下沉。而拉萨等地的“堆谐”舞者的形体运用又与前者不同点在于身体重心大都控制在腰间,不给人身体向下沉的感觉,特别是女子舞蹈挺拔直立的形体恰恰与其它藏族舞蹈的形体运用产生了对比。

(4)“堆谐”舞蹈的动作丰富而热烈,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动作述语。如:“双打”(在后半拍踏脚后连续跺脚);“定杂”(用脚后跟踏地):“觉”(停);“甲西屯觉”(后退前落步);“耶甲云下”(右抬左落步);“果热”(转圈);“刚甲拉甲”(抬腿、举手);“恰普袖”(行礼);“左余袖”绗汉礼,左手托住右手肘,右手直立)。“堆谐”的音乐结构也比较完整。“降谐”(慢板)“古绝”(前奏)“觉谐”(决板)“久绝”(尾声),歌时高亢优美动听,舞时热烈欢快,在载歌载舞中能充分表现民族的内心情感。

认识堆谐舞蹈是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堆谐”舞蹈,在认识“堆谐”艺术价值的同时我们要做好传承,特别在高等学府的教学中把提炼出来的“堆谐”的精华成为训练内容,把他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堆谐”舞蹈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技巧。我们的学生跳出来的“堆谐”舞蹈,不仅是我们藏族传统的“堆谐”舞蹈,而且是依据民族审美倾向升华了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堆谐”舞蹈。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好课堂训练的提炼工作。

二、“堆谐”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一定要依据舞蹈教学的规律,在认识“堆谐”舞蹈的基础上做好提炼与升华工作。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可不能把西藏所有“堆谐”舞蹈搬到课堂内。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有重点、要少而精。教学内容和动作要准确,要把风格训练和技术技巧训练相结合。训练目的要明确,突出“堆谐”舞蹈的脚步训练的同时带动其他藏族舞蹈的训练内容。在民间舞蹈的入门基础训练教材中,从学生脚下的灵活性抓起,为了帮助学生一步步循序渐进扎实的走人民间舞训练的课堂。必须首先解决肢体的僵硬问题,而藏族舞蹈中“堆谐”的训练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堆谐”作为一种以脚下踢踏为主的藏族传统民间舞蹈,抓住它脚底灵活多变、节奏丰富多变的特征,以及“堆谐”主要突出的两个艺术特征:(一)膝盖和脚踝关节的着重放松,(二)脚下的瞬间节奏突变,把它提炼为藏族舞蹈训练中一个基础部分,它可以使学生从自然状态逐步过渡到非自然状态(艺术性),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材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脚步单一训练

“堆谐”的踢踏训练是“堆谐”舞蹈训练内容的重点。“堆谐”的双脚踏地有:全脚踏地、脚后跟踏地接脚尖踏地(此动作看似全脚踏地,但实为有力擦地跺脚。)、抬脚(端腿状)、蹲(踏步半蹲、全蹲)、掖腿、膝盖屈伸、颤、撩、脚步居点、脚尖灵活、脚尖踏步等。

2、身体单一训练

直立、侧身、转、微俯、头部训练。三步一悠(前)一步一悠(后),双手上下摆动,单手甩动,双手甩动等动作。

3、小组合训练

双手上下摆动,上身韵律及节奏的协调性训练,脚步踏节练习、双脚连续躲节、膝盖颤动上下运动、关节灵活敏捷等。

4、组合训练

(1)脚步各种踏节组合

(2)“堆谐”风格组合

(3)作品训练

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除了掌握“堆谐”舞蹈的基本风格外,能较熟练地运用踢踏脚步的各种变化的舞步。加大双脚的灵活性;脚跟、脚尖的踏节力度;自如运用膝盖和脚踝关节。以腰为轴身体和谐运用;把拧、扭腰动作达到优美典雅;头部动作在节律中符合“堆谐”固有的审美要求。蹲、停要节奏鲜明,身体的微俯度恰到好处。总之;用自己的训练方法突出以双脚为重点,把躲、踢、抬、踏蹲、转等训练达到准确无误。跳出来的“堆谐”舞蹈达到潇洒、活泼,具有自己的风度。

“堆谐”舞蹈运用于专业舞蹈训练中,除了它自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外,还在舞蹈美学教学、审美倾向教学,以及感受美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也同时能够结束教学中的盲目状态。从藏族民间舞蹈中提炼训练元素,掌握它的舞蹈韵律,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将为建立藏族舞蹈教学体系起到一定作用。

注解:

①“巴果”西藏妇女头上戴的条状装饰品;

②“旺九”藏式妇女彩色长袖上衣;

③“给第”西藏妇女腰上戴的金银装饰要扣。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舞蹈》何建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2]《民间舞蹈》李北达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3]《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

[作者:格桑欧珠,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