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西藏自治区公布了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拉萨阿谐”和传统技艺“阿嘎土制作工序”双双入围。一个是舞蹈,一个是建筑工艺,乍一看,这两个项目似乎并没有什么相关之处,但所谓劳动创造艺术,正是在打“阿嘎”土的劳动过程中,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出了优美的舞蹈阿谐。打“阿嘎”土和跳阿谐,至今代代相传,密不可分。
刚刚开采出来的“阿嘎”风化石
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阿嘎”在藏语中是指粘性强而色泽优美的一种风化石,它产于西藏的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当“阿嘎”被人们开采出来,敲碎后略作加工,就成了重要的建筑材料阿嘎土。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就用到了阿嘎土。由于防水性能好且质地坚固,阿嘎土通常被用来筑造屋顶和地坪。在水泥进入西藏之前,阿嘎土一直在藏式传统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寺院、宫殿和贵族府邸的修建,阿嘎土更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由于人口密集,建筑众多,拉萨向来是阿嘎土消耗量最大的地区,这里用到的“阿嘎”原料大多产自曲水县、林周县和山南地区扎囊县。其中,林周县和扎囊县出产的“阿嘎”品质最佳。另外,当雄县境内也出产“阿嘎”,这种“阿嘎”硬度稍弱,适用于屋内地坪的建造。
阿嘎土的广泛运用,确定了“阿嘎”在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藏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整套独特的“阿嘎”建筑技术。拉萨一家传统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感慨:“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阿嘎土的参与,一座地道的藏式传统建筑会是什么样子。”
工人中走出优雅舞者
在藏式传统建筑中,使用阿嘎土的成本很高,因为工人们夯打阿嘎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修筑屋内地坪为例,工人们先将较粗的阿嘎土平整地铺在地上,然后用“帛多”(一种专门夯打阿嘎土的工具)反复夯打,夯打速度要慢,用力要均匀。大概花费2天时间后,第一层阿嘎土已被夯实,这时,工人们铺上较细的第二层阿嘎土,洒过水后继续夯打,大约3天过后,地坪表面已经较为平整坚硬。接下来的步骤最为重要——工人们铺上最细腻的阿嘎土,洒水,然后拿起“帛多”用力夯打,地坪表面很快泛起一层泥浆,在反复的夯打中,泥浆渐渐变干,这时再次洒水夯打,直到地坪表面变得像铁板一样坚硬,“帛多”底部不粘泥土,第三层阿嘎土的夯打就达标了,这一道工序大约需要花费3天时间。
夯打工序完成后,工人们还要用榆树皮的汁液和食用油反复擦拭地坪表面,只有这样做,阿嘎土才能更加坚固,防止日后被水侵蚀。保养措施做完,打制“阿嘎”才算全部完成,整个工序需要花费7—10天的时间。在这期间,工人们不知要反反复复做多少次夯打动作,不仅枯燥乏味,也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但藏族人民在日常劳动中养成了歌唱的习惯,歌声使人心情愉悦,机械重复的动作也随着歌声变得轻快而充满了韵律。就这样,优美的舞蹈阿谐诞生了,工人们边歌边舞边劳作,不仅劳动场面变得生动活泼,劳动效率也随之提高。
建筑工人在夯打阿嘎土时放声歌唱
西藏传统舞蹈的名片
如今,钢筋水泥已深入西藏百姓的生活,但打阿嘎土和跳阿谐的技能依然流传在民间。在“阿嘎”的主要产地林周县、扎囊县,几乎家家户户会打阿嘎土、跳阿谐。拉萨一家传统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到农闲时,长辈们便会教家中的孩子打阿嘎土、跳阿谐。直到现在,在西藏修建藏式房屋、维修古建筑时,只要用到阿嘎土的地方,都可以欣赏到阿谐动听的歌声和轻快的舞步。建筑工人劳动的过程,就是练习阿谐歌舞的过程。
拉萨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西藏各地的阿谐舞蹈动作都很相似,只是歌曲风格、歌词内容有所不同。阿谐的歌词和道白丰富多彩,有歌颂宗教和上层权贵的,有谈情说爱的,最多的则是相互夸奖的。而在修建传统房屋时,歌词里还能听到祈祷的内容——祈祷工程顺利、工人平安。
跳阿谐时,众舞者可站成大的圆圈或半圆形;也可站成两排相对;人多时可以站成相对的数排。跳阿谐有一个谐本(指挥者)指挥众舞者变换动作和队形,并即兴编说歌词以调节舞者情绪。阿谐的表演动作和唱词可快可慢,具有极强的自娱性,因此表演时不拘一格,建筑工人手里的“帛多”可以左右手互换,不拿“帛多”时两只手自由做各种手势。
2013年10月,在第七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上,由西藏舞蹈家协会选送的《阿谐》荣获群文群舞组最佳作品奖、编导奖金奖和最佳演员奖,而参赛的40名演员,全部是来自拉萨市林周县的普通农牧民。由此可见,经过艺术加工,源自建筑劳动的阿谐,已经成为西藏传统舞蹈的一张名片。
TIPS
阿谐是打阿嘎土时跳的一种劳动歌舞。“阿嘎”指在西藏进行铺地或盖屋顶时用的一种防水粘土,“谐”即歌舞之意。在打阿嘎土时,建筑工人们为了缓解劳动疲劳,活跃劳动气氛,增强劳动效率,就将劳动和歌舞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时所跳的歌舞人们就把它称为“阿谐”。
阿谐是“唱”、“舞”、“白”和劳动动作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唱可以统一劳动节奏,减轻劳动疲劳。舞则能提高劳动情绪,加大劳动幅度,对白时相互风趣地逗乐,活跃劳动气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