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舞蹈

追溯门巴拔羌姆的百年记忆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刘桂池 卢明文
分享到:    

主图

恰巴在打鼓。

追溯百年前的舞者

恰巴今年73岁,贡日乡斯木村人,是门巴拔羌姆传承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根据他的讲述,门巴拔羌姆可追溯的记忆,最早是名叫仁庆达杰的拔羌姆师傅在传授这门舞蹈艺术。与仁庆达杰同一辈的拔羌姆舞者,还有江白洛追和石达顿珠。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00年左右。这三人出生于1910年前后,江白洛追是最晚去世的一个,去世于1994年。

恰巴15岁开始学习拔羌姆,16岁首次参加羌姆表演。恰巴的师傅是仁庆达杰。与恰巴一起学习拔羌姆的还有另外7人,包括如今还在世的翁堆和格桑。

翁堆曾遇到车祸,腿部受伤,从此再不能跳拔羌姆。但是,每当村里有拔羌姆表演时,翁堆依然会一瘸一拐地出现在表演现场,帮助舞者们整冠系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木匠出身的格桑,不仅喜欢拔羌姆,还制作了形象逼真的舞蹈面具,如今舞蹈队用的面具里,还有两款是格桑制作的。

恰巴的第一次演出

恰巴与同伴的第一次拔羌姆演出,是为萨达(农奴主)表演的。当时的萨达住在麻玛乡,统领整个勒布沟各乡村。每年正月初二,萨达会来到斯木村,观赏恰巴等人为他表演的拔羌姆。

在旧西藏,萨达不允许平时表演拔羌姆,甚至连排练、学习拔羌姆都受到限制。藏历新年的拔羌姆表演,排练期只有5天,这也是萨达规定的。排练拔羌姆时,萨达会派人前来察看准备情况。萨达派来的人,经常随意打骂跳舞的人。

到了演出那天,萨达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斯木村。村民们赶紧把衣服整好,低头弯腰向萨达施礼。萨达看哪个人不顺眼,便叫这人去喂马。

恰巴等跳拔羌姆的人,虽然心里面紧张又害怕,表面却要强作欢颜为萨达表演。除了为萨达表演,村民还得将粮食和酒进贡给萨达。

当时,斯木村拔羌姆的服装及道具是从寺庙借来的。关于斯木村拔羌姆的来历,也是前辈人观看过寺庙的舞蹈后,逐渐积累学来的。所谓“学”,其实是偷学。因为在萨达的统治下,平时村民们根本不敢轻易跳拔羌姆,也就没有传授和学习的机会了。

吉巴村“了不起”的拔羌姆

斯木村对面的山上是吉巴村。吉巴村也有跳拔羌姆的习俗,但舞蹈风格与斯木村略有不同。吉巴村的舞蹈节奏较斯木村要慢一些。当地人用一句“了不起”简单通俗地概括了吉巴村拔羌姆的特点。为何“了不起”,就因为吉巴村附近有一座寺庙。因此,吉巴村拔羌姆的起源也与斯木村大不相同。吉巴村的拔羌姆是寺院喇嘛传授给村民的,可谓“光明正大”,就凭这一点,吉巴村人跳拔羌姆底气十足,仿佛本村的拔羌姆是正统的,别村的拔羌姆是“旁门左派”。

据吉巴村的老人说,在旧时代,萨达每隔12年才来一次吉巴村。人们认为拔羌姆诞生的那一年是鸡年,所以鸡年的拔羌姆表演很隆重,萨达会前来观赏。平常年份,吉巴村也会跳拔羌姆,但一般不会把所有的拔羌姆都跳完。在鸡年,会把8场拔羌姆全部跳完(斯木村流传下来的拔羌姆只有7场)。

百年之后焕新颜

恰巴等8人只给萨达跳了三年拔羌姆,旧社会就终结了。在和平、民主的年代,拔羌姆得以更好地传承。据恰巴说,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模仿寺庙里的拔羌姆服装、道具,制作了属于本村的拔羌姆服装和道具。

解放后的拔羌姆表演,真正表达了村民们的喜悦和幸福。恰巴等人积极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学习拔羌姆,从而让这一舞蹈传统后继有人。

仁增扎西今年39岁,是恰巴的徒弟里面跳得最好的一个,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拔羌姆的传承人代表。

仁增扎西16岁开始学习拔羌姆。仁增扎西这一辈学习拔羌姆的也是8人。学习满一年后的藏历新年,仁增扎西与同伴首次在村里表演。与师傅一辈给萨达表演不同,仁增扎西第一次表演拔羌姆,心里紧张而自豪。紧张是因为,自己对舞蹈步伐掌握得不很熟练,万一跳错,会引来观众哄笑;自豪是因为,能成为拔羌姆舞蹈演员中的一员,是一件幸运的事。这一次表演很成功,仁增扎西等人得到了师傅恰巴的赞扬。

如今,斯木村拔羌姆的服装和道具已经再一次更新,上世纪70年代的老道具早已“退役”。现在的服装和道具是村委会出钱买来的。与老一批服装道具相比,现在的质量更好,做工更精细。仁增扎西脚上的一双舞蹈鞋,价值500多元。每次拔羌姆表演结束后,演员们会将自己那一套服装道具小心翼翼地装进道具箱里,背回自己家。那一个个道具箱,被舞者们当做宝贝一样珍藏在家里。待到表演那天,他们穿戴好梦幻般的服装,再一次用心演绎起古老的门巴拔羌姆。

_DSC9189

翁堆帮演员戴面具。

_DSC9724

格桑展示做面具用的工具。

_DSC9178

仁增扎西在换靴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