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密勒日巴在独利虚空堡
敬礼上师。
密勒日巴尊者从绕马迁移到独利虚空堡去居住。一天,来了一只猴子身骑野兔,手中拿了一方用菌子作的箭牌和一根用草杆做的弓箭,(其状实在滑稽已极。)密乐日巴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那只猴子说道:「因为你心中有所畏惧和希望,所以才到这里来居住的。如果你心无所畏,迳可离开此地到别处去!」尊者道:「我已彻底通达一切外境皆由自心所现,自心的体性也就是『佛陀的』法身本来面目。鬼魔呀!无论你变现任何的幻境来扰我,对我而言只是可笑的儿戏罢了!」
该魔听了,不觉向尊者头面礼足,发誓改过向善,旋即如彩虹般的消失于天空中。此魔原是着铜的大力鬼魔。
一天,着铜的施主们前来拜访尊者,问道:「尊者啊!这个地方好吗?有什么佳胜之处呢?」
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祈请至尊之上师。此地佳胜汝知否?汝若不知听我说:
于此寂静虚空堡,上有云层浓雾绕,下有碧澄藏江流,红崖矗立冲天际。
前面绿密草原上,野花一片竞芬芳;草原边际无人处,时闻野兽吼啸声,鹫鹏翱翔阔天际。
细雨密蒙降又停;蜜蜂吟歌声嗡嗡,牝鹿母子戏奔扑,猿猴跳跃任嬉戏,云雀山鸡竞歌鸣;
溪水潺潺涤尘襟,美景如是常为伴,如是胜地难思议!我今畅怀为汝歌,歌中流出胜口诀。
来此男女施主众,汝等何不仿效我,舍弃恶业行善事,专心一意勤修行?」
来客中有一位修习密乘的人说道:「尊者啊!就算您心生欢喜送给我们来访诸人的一点礼物,请您开示我们一些易解易行的见、行、修[1]三方面之法要吧!」
密勒日巴酬其所请,即地歌曰:
「上师加持入我心,加持令我见空性。为答信主之请问,作歌取悦本尊佛。
显现空寂及无别,此三见地之精要;明朗无散与无念,此三修行之精要;
无贪无执无□碍,此三密行之精要;无欲无惧无迷惑,此三成就之精要;
无谄无隐无矫作,此三密戒之精要!」
来客听了此歌后,都生起了信心,然后各自回家去了。
某日,许多徒众又前来朝拜尊者。上次来的那些人,再次问道:「尊者啊!这一向身体安康?精神愉快吗?」密勒日巴以歌答曰:
敬礼殊胜上师足。无人寂静深林处,密勒日巴习禅乐,无有执著贪欲故,行亦乐哉止亦乐!
幻身无病盎然乐,无需睡眠静坐乐,无有妄念三昧乐[2],无有寒冷拙火乐,无有退悔禁行乐,
无勤无作耕农乐,无有喧乱寂静乐。此为『身』之诸安乐。
方便智慧二具足,此是大乘法要乐,起正双融[3]合修乐。
气离来去正念乐,无人交谈禁语乐,此是『语』之诸安乐。
无执离相正见乐,无间恒住禅定乐,无有衰退法行乐,无希无惧果位乐,此是『心』之诸安乐。
无转无念光明乐,大乐清净入法界,『广大交融』法尔乐,无灭万显森然乐[4]。
我今略歌亲觉受,身心极然大快乐!此乃见行合一修,为告勤求菩提者,皆应如是而修持。」
徒众们说道:「尊者的身、口、意之安乐觉受,实在是稀有难得;请问这些觉受是由何而来的呢?」
密勒日巴说道:「这些快乐觉受都是由证悟自心而生起的!」
徒众们说道:「我们当然不能达到像您这样的高的安乐境界,但我们仍希望能得到极少份的一点点安乐,请您慈悲用易解易行的开示,告诉我们怎样去修持明心见性的法门吧!」
密勒日巴为了回答徒众们的请求,就唱了下面这首「十二心要歌」:
「敬礼殊胜上师足。汝等若欲明自心,皆应如是而修持:
信心博闻与精进,此三修行之命根,令彼成长得坚固,则能趋入大安乐,此是修心之根本。
无贪无执无愚蒙,此三修行之盾甲,穿着轻捷防御坚,防身铠甲如是寻。
修观精进与坚忍,此三心之良驹也,能避众危驰如飞,雄驹良乘如是寻。
自证自明与自乐,此三心之果实也,种使成熟食味甘,成熟果实如是寻。
我此十二心要歌,乃我修行所亲验,自然留露为汝说,应具深信如法行。」
徒众们听了都生起极大的信心,以后对尊者承事供养不遗余力。不久,尊者就立意要到药磨雪山去居住。
以上是密勒日巴在独利虚空堡的故事。
[1]见、行、修--依藏文原来之程序应为见、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应用极广,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为见、行、修。因为如果照藏文原来之秩序见修行,则极易读为「见到修行」。「修」和「行」,原为二事,中文之「修行」则为一事,为避免误解起见,过去之译者皆译为见、行、修。这样义理上不易混淆,在词藻上亦好得多。下面略释见、行、修。
见:藏文(lTa.Wa.)即见地或了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见,大抵指大手印见,或空性见,此包括对空性及自心体性之认识,尤其是现量的认识,或现量的见。比量的认识亦属必需,但不如现量之重要耳。
行:藏文(sPyob.Pa.)此指行为及修道上之种种活动,处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为皆为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于心契大手印而产生之行为。
修: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实际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
大手印:藏文(Phyag.rGya.Chen.Po)即密宗之修空性及心地之法门,亦即般若波罗蜜多之实际修法,极似禅宗;除不参话头外,大手印可以说与禅宗无甚差别。见拙着佛学四讲之大手印愿文释。又,此见、行、修,亦通一切显密之教法,不专拘于大手印也。
[2]无有妄念三昧乐:此处藏文可能印错了。若依原文(rTag.Pa.Med.Zi.)则应为「无有常住」之意,不大说得适,(rTag.Pa.)大概是(rTog.Pa.)「妄念」之误,所以照妄念译。
[3]起、正双融:即是起分,正分或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合修之法。
[4]无灭万显森然乐:前句言「大乐清净入法界」,此句言于万显之大用流行无尽中法尔有广大交融之乐,与华严事事无碍之境界相似。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