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文艺馆 > 文人文学

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二十二)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第廿一篇学道需及时的开示

敬礼上师。

尊者密勒日巴带领着他的几个弟子于秋季某月上旬行至布省几通。其时该处有许多人在聚会。尊者对他们说道:「施主们啊!请给我们这些瑜伽行者们一些食物吧。」人群中有一个饰满珠宝(身着)天青色[1](服装)的少女说道:「瑜伽行者啊!你的父母是谁?住在何处?有无妻子?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请你告诉我好吗?」

她这样的详细询问尊者。尊者以歌答曰:

「敬礼大德诸上师,祈以慈悲赐加持。

普贤如来是我父,善生佛母是我母[2],闻思胜王是我兄,

光明灯耀我舅姑,我妹诚信极美丽,本来智慧为密友,我有一子号明体,

我有经卷宇宙体,心气雄驹立跨下,卫藏各地有施主,我乃珍宝小白塔,讴歌从不预演习。

今以明语答汝问,汝宜凝神仔细听。

我父普贤胜如来,赐我见行之资财,我心自无世间欲。

我母慈悲号善生,以妙口诀为哺乳,修行饥渴得远离。

兄长闻思胜王长,赐我方便智慧剑,内外法疑皆断绝。

光明灯耀舅姑者,示我自心之明镜,习气垢染得清涤。

我妹诚信美貌女,为我解开悭吝结,财宝可有亦可无,有财亦不知吝惜。

本来智慧为密友,伴我常作无二行,从无忿怒争吵事。

吾子明体具堪能,荷担如来家业者,垂涕顽童焉能比?

我有经典宇宙体,示我明达表法相,何用黑字经典为?

跨下心气之雄驹,载我任游欲往处,何用血肉凡马为?

卫藏四边有施主,时至自然供养至,何用贮粮与节用[3]?

上师是我依止处,三宝是我供养塔,我行白法故身白,烦恼微渺故名小,是故我名小白塔!」

少女说道:「您说的法真是稀有难得,除了这些以外,您是否还有世间的伴侣,亲眷和资财呢?」

密勒日巴以歌答道:

「我于世间细观察,综得如下之结论:

世事初时甚悦乐,继而受挫得教训,终陷魔鬼之牢狱,是故弃舍此浊世。

我于伴侣作观察,初时喜悦如天女,继而狰狞忿怒母,终成可怖之魔鬼,故舍世间之妻侣。

我于子侄作观察,初时可爱似天子,继成四邻争吵因,终为怨仇讨债人,故舍世间之子侄。

我于钱财作观察,初时钱财似珍宝,继而彼缚为奴隶,终如采花之蜜蜂,尽失所有白辛勤,

故舍钱财如敝屣,心向佛法广布施。

如是观察如是行,死时心安无悔恨。」

少女听了此歌,不由生起净信,立即恭请尊者师徒到她家中去,供养承事不遗余力。她向尊者求得法诀后即开始修观,终得入道。

此后,尊者师徒在摺则雪山静修之时,一天,来了许多朝谒的徒众。

其中有一位出身贵族的少年,对尊者有极强的信心,他启禀尊者道:「尊者的一切言行都实在甚难稀有。现在请您向我们开示一个行、住、坐、卧,随时随地可以修持的法要吧!」

随酬其请,尊者歌道:

「来此聚会诸信徒,听我歌此心要曲:

当汝起步行路时,应摄外显归道用,六识法尔自解脱,此乃行路心要也。

有事无事坐下时,应将身心齐放松,无整宽坦安适住,此乃坐时心要也。

当汝卧倒入睡时,将心契入平等性,于光明中而安眠,此乃睡时心要也。

当汝食物用餐时,应住空性离能所,舍二取境而服食,此乃食之精要也。

当汝举杯饮水时,应吸方便智慧露,汨汨不断而饮之,此乃饮时心要也。

行住坐卧观自心,禅定无有出入也。」

众人听了说道:「我们不知道怎样去修观这种(深奥的)法要,那些能够修持此法的人,真是幸运啊!」

密勒日巴说道:「你们说不会修观此法,就表示自己先放弃了!这正是不堪修持的徵兆。只要自己肯去实际修持,锲而不舍,绝对没有不会的。如果能修持此法,就能得到这样的功德和利益:

「有为肉身似宝瓶,内藏俱生之佛身,若知点燃光明灯,内外齐明法身显。

轮回妄念之室中,内藏雏鹰菩提心,展开智慧方便翅,即能翱翔大觉天。

自身佛陀雪山中,内藏神识之幼狮,六识离执而修观,即能超越轮涅道。

无明轮回大海中,浮沉六道有行商,三身船筏若不舍,必于苦浪得解脱。

五毒妄念之房中,藏有恶盗障解脱,若能紧持方便绳,必能超离诸怖畏。

广大法身似虚空,内藏无价如意宝,若能修持不散乱,必得三身之佛界。

三界轮回城镇中,藏有锁练缚六道,依师法诀解彼结,必能解脱离生死。

上师贵重过珍宝,口诀妙泉出生处,诚信无疲饮彼水,必解罪障之饥渴。」

徒众听了此歌,都生起了净信,随即辞去。但那位贵族少年,却决心一定要跟随尊者去学法,心中坚决存着这个念头返回家中。

尊者师徒们在许多人天的承事供养中,身心愉快的一直住到春季的最后一个月,才起程到笛色去,将要起身时,前次来谒的徒众们特来迎请尊者,为尊者师徒设下一个盛大的宴会。宴席上,那个贵族青年对尊者说道:「师傅啊!你们修行人中,有所谓见、行、修、果之术语。请您把亲自所经验到的有关见、行、修、果之决定了悟对我们开示一下,好么?」

密勒日巴以歌答道:

「当我洞悉空见时,外显诸相自解脱,自他二分无复存,见地无依亦无执。

能持修观自体时,善恶诸相皆解脱,苦乐二者齐消灭,修观远离诸觉受。

能持行之自体时,亲疏爱怨自解脱,贪嗔法尔自寂灭,正行远离诸贪着。

果之自相解脱时,轮回诸相亦解脱,取舍二者皆寂灭,果位无希亦无惧。」

少年说道:「师傅啊!我是决心要学佛的,但是父母和亲戚们都不准许。所以直到现在能未能放下一切来学佛。现在我要再向父母请求,还要请您收容我为徒!」

尊者说道:「一个真正想修学佛法得人,只要一思念生死轮回之苦痛和过患,自己立刻就能决定自己的前途。绝不需要请求他人的准许,如果要顾忌到别人的意向或情面,那是决学不成佛的!且听我这首歌吧:

「信士若欲学佛法,必绝情面断然行!如若顾忌他人意,岂能放下学佛哉?!

不能离贪行乞食,贪求恭敬与供养,岂能真正学佛耶?

若不知足舍远虑,勤聚财宝与资具,岂能真正学佛耶?

不证离言之妙义,口说言诠有何用?不悟离喻之真理,文字千篇有何益?

若不舍弃恶友伴,如何脱离诸苦痛?不能摄苦归入道,一味躲避有何用?

不知妄念即法身,一味对治有何用?不舍各种诸作业,勤求满足有何用?

不断贪着与琐务,空想成就有何用?若不立断鼓勇猛,『将来修行』有何用?

若不立即求解脱,空想缘至有何用?若不即时调自心,『以后再修』有何用?

若不当下立了断,『以后再作』有何用?若不即时断疑惑,『以后再说』有何用?」

少年听了极为感动。于是下了决心,立即放下一切,专志学佛。他的父母也因此准许了他。尊者亦收留他为徒,传以灌顶和口诀使之成熟解脱。以后他就成为尊者的「亲近弟子」之一,名叫哦岗惹巴打玛网述。

以上是尊者在布省遇见打玛网述的故事。

[1]藏文此处若直译则是「天青色的少女」,此处大概是指衣着为天青色,而不是人之容貌为天青色的。

[2]此处以譬喻而说法,有时用物喻,有时用人喻。人喻中有泛指及专指,故极不一致。如:普贤王如来则为专用名词,因为普贤王如来乃红教所指之本初佛,为学密人众所周知者。但善生佛母(nGro·wa·bSur·Po·)是否为一专用名词(Proper noun),则不得知。

[3]此处直译则是:「何用把糌巴口袋用力压紧」,盖藏人出们以皮袋盛糌巴,压得越紧,自然携带得越多。此处无法直忆,只能取其意而已。但此处原句极富西藏民俗之本地风光,若能直译则更能表达原文之风味,此为译密勒歌集之种种困难的一种,这类情况很多,特借此例为读者说明译事之难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