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音乐工作室,金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的传统由来已久,那曲草原上的放牧小伙,随便亮一下嗓子也是天籁之音。拉萨城的朗玛厅可说是西藏音乐人和歌手们的一个“基地”,那里献唱的歌手在藏族同胞里都是小有名气的。成为朗玛厅台上的歌手,是很多热爱歌唱的藏族青年的梦想;出一张自己的专辑,更是很多藏族歌手的梦想。而我们的主人公金巴旦增的梦想,是能为藏族本土歌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专辑。
金巴旦增的故乡在江孜县,他自小就非常喜欢音乐,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13岁那年,有一次金巴旦增生病了,躺在床上有点无聊的小金巴发现药瓶子上有一个橡皮筋,于是他就弹橡皮筋玩。“在别人眼里那就是普通的橡皮筋,但是我弹着玩的时候,总觉得有音乐从里面出来。”金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自己都觉得有点好笑。
金巴后来开始学习藏族的传统乐器六弦琴,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初中毕业那年,正赶上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到江孜招生,成绩优异的金巴很顺利地就考上了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专科。在西藏大学的艺术学院里,他开始系统地学习乐理知识和各种乐器的演奏,那时候,他最喜欢的专业就是作曲。一个偶然的机会,金巴跟一个朋友去录制专辑,目睹了整个专辑的制作过程后,MIDI系统的神奇让他非常震惊。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在他心中发芽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除了音乐,金巴最大的爱好是骑自行车
于是金巴开始自己摸索和学习关于MIDI的知识,逐步的接近自己的梦想。可是现实有时候并不能尽如人意,大学毕业那年,金巴被分配到了一所县级中学当音乐老师。工作是有着落了,但梦想却远了。那里没有厚实的音乐土壤,没有可以供自己使用的场地和设备,也没有可以供自己发挥的舞台,金巴放弃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曲水的两年,金巴的做音乐的想法依然执着,他和学校的同事组建了一个乐队。在这个过程中,金巴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的不足。于是,他决定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工作两年后,金巴又考取了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本科,回到了曾经熟悉的校园。
经过了几年更加深入的专业学习后,金巴毕业了,同时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西藏自治区主办的“民间歌手大奖赛上,金巴一举获得第三名,被当时的评委——拉萨市歌舞团的领导一眼相中,加入了拉萨市歌舞团。就这样,金巴成了拉萨市歌舞团的一名演员。
在新的工作岗位新的舞台上,金巴如鱼得水,歌舞团的工作相对来说很轻松,闲余时间也很多,那个最初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了面前。这一次,金巴没有让梦想再溜走。说干就干,他开始买设备、找房子、找素材联系……“最开始的那段时间是很困难的,以前看别人做的时候觉得很简单,真到自己做起来的时候,发现困难不是一点点,就像很多程序,自己不会安装,安好了不会操作,这些东西我都得从头开始学,就像一个小孩子从学爬开始一样。”金巴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在自己的工作室,金巴为盲童们录制专辑
金巴说自己的第一笔生意时,最大的感受是“尴尬”。那时,单位的同事知道他在用电脑做音乐后,主动给他介绍了一个客户,是给一个藏族歌手做伴奏带,金巴信心满满地接下了这个活,并和客人约好了第二天早上来拿带子。金巴很快完出色地成了任务,当天早上他还打开电脑听了一遍,可等客人来拿带子的时候,再次打开电脑里面却什么也没有了。金巴只得又加班加点重新做,最后做到晚上两点才完成。
随着经验的增多,金巴的音乐工作室也开始变得小有名气,除了给别人制作,金巴也经常给别人写歌。他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录音棚,那时拉萨只有那么一家,十年过去了,拉萨的大小音乐工作室也有很多了。“做音乐,不是音响里能发出声音就算是音乐了。弹个吉他,谱个旋律也不是音乐。”金巴说,“做音乐,你首先得懂得什么叫音乐,你能从音乐里得到些什么,而你,又能为音乐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音乐。”
从金巴的音乐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博然的爱,博然的态度。他的作品,有很多是学校的校歌,他还为拉萨市盲童学校免费制作过一张专辑。不难发现,这些作品中都充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和我的生活态度有关,有人做很自我的音乐,自己的小情绪,小伤痛。这样的音乐岂不去谈论好坏,音乐从来就不是属于一个人。我做音乐,在背后支持我的,好像从来也不止一个人。”金巴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