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就有"毒"和"药"的概念。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初次创造了藏文以后,藏医、藏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公元8世纪,著名的藏医学家玉妥宁玛?云旦贡布(老玉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了藏医最著名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该书第二部十九至二十一章中详细地叙述了藏药的六味、八性、三消后及十七效等丰富的医药知识。其中包括药性的寒热、药物的生长环境及区别,贵重药材、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等分为399种类型药。各种药物又按其治疗疾病的用途,分为脏腑之药、清热药、增热药、解毒药、止泻药、止咳化痰药、打虫等多种药类。后来,在藏王赤松德赞的勉励下,由七位王室保健医生编写了西藏药用植物的《医用草药本草》,共收载300多种药。同期,比如扎那又编写《本草秘诀》。这是他为发展藏药事业作出的不可磨见的贡献。
12和13世纪,先后由著名的藏医学家王妥莎玛(新玉妥)在以上几种药书的基础上著写了《本草集成》一书,让穷多吉著有《药名词海》一书,给藏医药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
14世纪北方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尼玛?通瓦电旦的学生著有《本草集成宝库》。该书不但包括了总论、药源、质量的鉴别、寒热药性的总识别、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的区别、药物的形状及颜色、嗅、味、触(用于接触植物外部的感觉)的鉴别、药物分类等知识,而且叙述了藏医植物药的名称起源。总之《本草集成宝库》是北方学派的著名药书之一。
南方学派的创始人舒卡?年姆多吉召集了列、洛、加尔、埃、娘、贡布等南部地区的有名望的藏医,编写了《识药珍宝》(仁钦冲毕)、《草药明鉴》(门欧色齐)、《药味铁珠》(若果加称)、《甘露库》(堆子增布人《某露藏库》(推子弟儿崔)等。其中包括了药名、药味、能、消后、药性以及药物的解释等丰富的内容,极大地发展了南部的藏药事业。
17世纪威望甚高的德斯?桑杰加措,依据《四部医典》内容,主持绘制的79幅彩色挂图中包括《四部医典》论述本关于药物的三章,分为六幅药物彩色挂图。其中三幅绘制了药物399种,另有三幅由德斯?桑杰加措补充绘制了药物376种,共计收载了775种。所绘药物,色彩鲜明,形象真实,引人注目。这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医药史上的重要成果。
18世纪的蒂玛?旦增平措是一位著名的药学家。他出生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贡觉宗(县),系古代九位藏族名医中一位叫比吉的后代。蒂玛?旦增平措终年八十岁,生前著有医学方面的书籍共42部,其中《晶珠本草》是藏药本草的一部巨著,共收载药物2,294样,接种类分共有1176种。该书作者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别名、性、味、产地、生长环境、效用以及用法等方面,均作了全面、详细的记述。《晶珠本草》在拉萨和德格两地都有木刻版,至今仍然是研究藏药的重要参考书。
钦绕罗布是20世纪著名的藏医学家。他从小在拉萨的药王山医学利众寺学医。1915年,钦绕罗布创建了研究藏医和天文历算的学术机构--门孜康(即拉萨市藏医院的前身),并被任命为院长。他亲自培养了许多藏医研究人员和医师,同时著书立说,编写了医书《孺童医师精宝》和鉴别药物的简明手册《奇妙的金粒》以及鉴别外来药材的《如意宝瓶》。另外,他还编写了藏药配方集《甘露宝瓶》等内容丰富的藏药书籍,为藏医、藏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德高望重的钦绕罗布院长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了,但目前拉萨市藏医院基本上仍按老院长的学术观点,实践于药物的鉴别和临床的治疗。
西藏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地势独特,药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西藏可利用的药用植物就有一千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有些动、植物药材十分名贵。例如,天麻、虫草、康香、熊胆、贝母、三七、羚羊角等。还有许多药物是青藏高原的特产。例如,虽有大毒,但能解癌止痛,治疗瘟疫和炭疽病的喜马拉雅东莨菪(Anisodus luridus);能补益脾肾,医治肾炎水肿病的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具有和胃疏肝功能,主治溃疡病、肝炎的唐古特青蓝(Dracocep-halum tangutl一cum);具有祛风清热、止咳化痰功能的螃蟹甲(Ph-Iomis younghus-bandit)以及喜马拉雅雪莲、高山龙胆等等。用于藏药的动物药材亦有百余种,有些种类亦为西藏所特有。
在药物的应用方面,藏医具有自采、自种、自配、自用药物的优良传统。成药的类型可分为汤剂、散剂、丸剂、药露、酥油药丸、假制药、药膏、药酒等等,剂型繁多,目前常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成药有三百多种,效果良好,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藏医既用内服药,又有外治法,常用的配方用药少则仅二三味,如止鼻血的二味三棵针是由三棵针内皮和藏茵陈所配成;多则可达上百味,加七十味珍珠丸由70味药物所制,又如常觉漆木解毒丸由130味药物所配成。
《四部医典》第四部最后总结了治病最好的单方52种和配方23种,例如,治疗心脏病的肉豆蔻,治肾病的小豆蔻;治胃病用石榴子;治肝病用草红花、五灵脂;治血病用纤毛婆婆纳、藏黄莲;治赤巴病有藏茵陈、波梭瓜;治急腹症用天仙子;止血用熊胆;治急腹症和虫病用五味麝香丸;治眼病用九味明目丸(散);治"木布"(胃溃疡)用七味木瓜丸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