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的农事新年,与以拉萨为中心的传统藏历新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仍然有比较大的差异性。由于藏历的元月后日喀则地区的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这里的藏族民众把每年的藏历十二月一日定为新年,比藏历新年提前了一个月。
藏历十一月二十九
日喀则农事新年是从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的,这一天,日喀则的男人们必须要洗头,妇女们一定不能洗头。
按照风俗习惯,男人们在这一天洗头,则万事顺利,接下来的一年里,工作生活都会顺心如意,头发也会长得特别好;而妇女们在这一天洗头,则被视为不吉利。除了洗头,这一天还是大扫除的日子,这跟藏历新年差别不是很大,应该说,在整体流程上,日喀则农事新年跟藏历新年大体是一致的。日喀则农事新年的大扫除也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古恰”,不仅要把屋内屋外打扫干净,还要在院子里面燃起一堆大火,让烟雾弥漫整个山谷。而在内地,某些山区,在腊月二十四,也有这样的活动,即大扫除与烧火,在内地燃火堆,其实来源于生活习惯,人们将打扫出来的垃圾,混上泥土,大大地燃一堆,作为来年的农田肥料储存。
“古恰”活动,还伴随着用土碱或者糌粑,在屋内外画上一些吉祥的图案。此外,家里的女性成员,需要提前将小麦砸扁,将在新年的初一早上用来煮粥,女主人用面团粘净衣饰以及家畜的套颈索和耳饰上的灰土,洗净坐垫、小茶几、藏柜、大小银碗、野牛角、糌粑模子等,还要把正月初一敬神用的供品、油炸食品“竹素切玛”、酒新、茶、人参果预备好。
二十九日晚上,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在一个断了只耳柄的陶罐里,放一个替身物品——用熬过的茶叶、酒糟、辣椒、萝卜根、烟灰、面粉做成的女鬼。准备好后,先在家里摆上供品,后由家里的阿爸阿妈开头,往各人碗里盛上满满一碗面块汤,大家都喝三口,然后把剩余的往陶罐里倒,同时嘴里说:“粥我吃了,剩下的给你,一、二、三”。再将罐里的粥一滴一滴地倒九次,过后开始驱邪。
驱邪是拿一点揉好的面捏在手心里,把手印清楚地印上去,捏成一个圆柱形,嘴里祈祷说:“带走邪气,带走邪气,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鬼魔、波折、病痛、战争、灾荒、霜冻、冰雹等灾害一个不留地全部消除”。接着诅咒:“洗的话没有不洁白的,熏的话没有不干净的,我背的话比一根羊毛还轻,你背的话比一根金子还重。”说完各自把衣服的下摆撕下一丝线,把“替身”包起来,吐一口口水,用锅底或灶里的烟灰抹成黑色,放进罐子里,有的村寨还给家畜驱邪。
驱完邪,用火把送鬼完后,大家回来按座次坐好,开始喝“古突”——面疙瘩汤,喝“古突”汤时,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碗里不要有刺蒺藜、歪脖子懒汉、鼓、两面派、碎瓷块、白面疙瘩、木炭、辣椒、油菜籽、果核、青稞、外绕线、大肚子等面疙瘩。
藏历十一月三十
岁末最后一天,也叫“弥漫焦臭的最后一天”。男子要到离家很远的土坎陡岩边去烧焦大年初一早上敬献的羊头。大年初一,年节的喜庆达到高潮。东方刚发白,家里的媳妇或大女儿起早熬酒。鸡叫头遍时,把熬的酒送到家人睡的地方。喝了一两碗酒后,你若说:“现在不喝了”,就会被罚三碗;如果你喝饱了,再也喝不下去了,就会把酒倒在你头上,然后大家接着睡觉。
鸡叫三遍时,有些人家带着“切玛”、糌粑去取“四新”——从别人家牛粪里取“牛粪新”,从夏种地里取“土新”,从水源处取“水新”,从狗窝里取“粪新”。在取“四新”时,要在上述四个地方撒些糌粑粉。对其他来抓取“四新”的人,作为惩罚要浇他一瓢水,因此得有一个人给取“四新”的人放哨。如果看到其他人家来抓取“四新”,立即发出暗号,叫他快逃。取“四新”后回到自己家里,给“土新”粘上酥油花;把“水新”放在正屋的护法神跟前,当作供水供上;将“牛粪新”粘上酥油花,放进牛棚里;“粪新”粘上酥油花,放在厕所里。这种做法表示能防止霜灾雹害和招财引福。
天快亮时,男女青年一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一些人到山岗上插风马旗,一些人去取“手纹水新”,即天还未亮,但手纹能看清楚时去取“水新”。到山上去插风旗的人们带着在柳枝上缀着彩绫、彩色羊毛线、彩色羊毛的风马旗和神香“切玛”、糌粑面、青稞酒,在山岗高高的顶上烧香,插风马旗,祈求运气越来越好。插风马旗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祈祷山神,祭祀山神:“吉吉嗦嗦,愿善神得胜”。又在地上撒一些糌粑粉,并说:“丰收啰,好丰年啰”,祈祷来年还丰收。男女青年插完风马旗后,比赛看谁下山快,第一个到达山脚的人,奖励三杯酒,落在最后的罚四杯。这时男女青年跳起欢庆丰收的“果谐”舞,唱起表示男女青年相互爱慕的歌,歌词内容十分丰富。
去取“手纹水新”的一般是家里的老阿妈、媳妇和小孩。他们打扮一新后,在水桶或皮桶的脖子上系上哈达或白净的羊毛,在桶口上粘酥油花,带上神香、切玛、糌粑粉、彩色羊毛、青稞酒等,到达取“水新”的地方后,把彩色羊毛挂在河两岸的树上,就像彩虹一样七彩纷呈,然后烧香祭祀水神,祭祀水神后,小孩开始玩游戏,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跳神,有的踢毽子,有的玩羊拐子等等,五花八门。
上述活动结束后,家人要聚在一起,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按长幼秩序给每个人献上新年鲜花和用彩色酥油装饰着的“竹素切玛”。
藏历十二月初一
新年第一天的早晨,不能把牛粪扔到外边,不能把外边的客人叫到家里,不能到别人家里做客,也不能把家里的东西借出去。假如把牛粪扔到外边,把东西借给别人,会失去马、牛、羊的财运,会失去五谷的营养,永远也富不了。
初一早晨,阿爸阿妈也不能骂孩子,说粗话,甚至要非常注意地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但不能溢到外面去,否则也是不吉利的象征。初一早晨,也叫“初一油光光”,不但要给孩子头上抹许多油,还把烟灰和油混合起来,把家畜的角抹得亮光光的,挤出酒糟给家畜,富裕人家还用酒醪糟喂家畜,让家畜也大醉,给家畜献“酒新”和“竹素切玛”,在角尖上粘上酥油花,还把家畜的耳饰和旧颈套换成新的。早饭是每人一份肉,由阿爸阿妈分配给家中所有人:一盘肉、一个羊头、一块血肠。分完肉,阿妈把青稞酒放在座次中间,在酒壶和壶口边粘上三大朵酥油花,上面横放一把酒瓢,媳妇或大女儿拿着酒壶,从父母开始,轮流着一杯又一杯地敬。然后阿妈盛麦粥,初一早晨的粥是麦粥,里面放有奶渣、人参果、肉等。并且在喝粥时,惩罚是严格的,谁要是喝不完的话,不但要在他的头上倒麦粥,而且还要罚喝一瓢青稞酒,一个人受罚,家里人都会支持阿妈。这时会出现许多笑人的事情,比如孩子们喝粥之前会把自己的碗藏起来,说:“不喝、不喝”。或者喝了一碗后说:“求求你,求求你,现在真的喝不下去了”。便把碗放在屁股下面。这时如果大人不坚持哄着孩子说“喝、喝”的话,孩子们马上会低下头哭起来。喝完麦粥,开始喝饭后酒。饭后酒是放在大木碗和牛角里,斟的酒要喝得一滴不剩,如果木碗里剩下一滴酒,就要罚“滴酒”,再倒一大碗。饭余酒后,人们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
过段时间,开始吃小午饭,他们给老人在小木碗和瓷盘里摆上油炸点心、烤饼、荞面饼、麻花等,让他们吃好。中午十二点时,吃“怕察玛库”或肉馍馍。晚上吃面疙瘩。
日喀则农事新年“古突”的几种“吃法”
吃到有鼓的面疙瘩,说那个人会在朋友之间挑拨离间;吃到油菜籽的面块,意思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事情,最会拍别人的马屁;吃到有木炭的面疙瘩,表示那人有一颗黑心等等。大家都希望自己碗里有太阳、月亮、上师三宝、白石块、羊毛、小麦、牛粪、盐、糌粑、内绕线、四方形小垫等面个疙瘩。有月亮的面疙瘩,表示那人的心象天空中的月亮一样明亮;吃到太阳的面疙瘩,表示那人福气大,他和照亮众生的火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