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民俗馆 > 节庆

藏乡年韵

2015年05月14日 16:37    记者 郭阿利
分享到:    

藏历铁龙年腊月二十九日(公元2001年2月21日)

立春第18天拉萨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原本已经是很暖和的天气忽然又变冷了。没成想在藏历年来临之际一夜之间变了个天,我以为今年不会下雪了呢。

下雪了!多好的雪呀!此时我对藏历历算钦佩之极。下雪才有过年的气氛。

这第一场春雪尽管还没下透也足以使大地变成了一片洁白的世界。走在雪地里脚下发了“嘎叽嘎叽”地响声。老张和小张与我相约今天出发同去乡下过藏历年。

雪后的天即阴还冷,但空气却很清爽宜人。太阳不知躲在什么地方不肯出来。也许这雪还会下的。

我们相约去的地方是离开拉萨100公里外的贡嘎和扎囊县。车沿着拉萨河边的公路顺水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急行,我们所坐日产4500型丰田越野车性能极好,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这个速度。河谷两侧的树已吐芽泛绿,村庄也在眼前掠过、渐渐抛在了车后。随之另一个村子又出现在眼前。右侧的山上用白灰画着云梯,是进入天堂所用之梯。喇嘛教信仰人死后有天堂和地狱。生前多行善事死后可进天堂;生前恶果累累死后必下地狱。这同汉族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一个道理。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贡嘎县的吉地雪镇。吉地雪镇紧靠公路边,差不多正好是从拉萨到泽当的中间。我曾无数次往来于这条路,也知道这里有个吉地雪镇,但却从不知道镇上居然有条可与拉萨八廓街繁华程度相媲美的商业街。这令我十分惊讶和兴奋,在西藏乡镇上有如此繁华的商业街还不多见。

从镇上人们的着装就能看出,镇上的人都挺富有。镇上人的经商意识很强,街道两面全是店铺,大多是服装店,所经商意识很强,街道两面全是店铺,大多是服装店,所经营的服务款式有大人、小孩,男装女装、藏装汉装五花八门,价格不一,样样俱全。一问,说服装的来路有从成都来的,有从拉萨来的,也有当地加工的。店门前也都派上了用场,一块架起一米见高的平板上摆满了各种款式新颖的鞋子,且皮鞋居多,价格还不算贵。走过服装店就是食品店,卖肉的最多,除了牛肉和羊肉,还有猪肉,西藏老百姓是不太善于吃猪肉的。但这也不稀奇,在西藏工布江达地区的老百姓烤猪肉闻名全西藏。不少内地来的旅游者还专门前往品尝。

按照藏族过年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九的这天(也就是今天)下午要进行驱鬼。家里在除了人还有神和鬼。神要敬,鬼要驱。否则鬼就会在家中捣乱,给家人带来灾难的。而敬神则能保佑来年五谷收获,丰衣足食。

主人拿了一把麦秸点燃,在各个房里四处奔走赶鬼,毕后出院急冲到街头或路口将还在燃烧的麦秸连同事先给鬼准备好的食物一并扔下,再从火中跳过,如此便将身上的鬼一并驱赶了去。驱过鬼不能回头一直回到家中,如果回头鬼便会又跟了回来。

驱过鬼就该吃“固都”了(一种面疙瘩),有趣的是在其中的一些面疙瘩里包着象征人性格和运气的东西,如羊毛、牛粪、木炭、盐巴、辣椒、瓷片等,谁吃到面疙瘩里包的东西都要如实说出来,不得隐瞒。

这家人首先吃到面疙瘩里包的东西是个年轻和蔼的小伙子(很遗憾我当时只顾拍照片忘记了询问这家人的姓名),他今天运气不太好,吃着了木碳,说明他“心黑”(当然,从家人的欢笑里可以证明其实谁也不认为他心黑,人们并不相信这个,只是习俗而已);第二个吃出东西的也是个小伙子,他今天吃到了牛粪。吃到牛粪是好事,说明他来年有吃不完的粮食;第三个吃到东西的是陪同我们一起来的乡干部,他吃到了羊毛。羊毛代表心好,他很高兴,说做干部心好才能为大家多做好事;第四个吃到东西的是个才二岁的小女孩,她吃着了面疙瘩里包着辣椒,说明好“嘴巴历害”不饶人……

瓷片代表纯洁;盐巴则表示屁股沉(懒的意思)……,你不觉得这挺有趣吗?

天完全黑下来了,街上传来鞭炮响,西藏的农村过年也放炮了。

藏历铁龙年腊月二十九(2001年2月22日)

昨天才过完藏历的龙年腊月二十九,怎么今天又是二十九呢?

没错,按藏历历算今年腊月里有两个二十九,却没有二十八这一天,原因是根据藏历的历算今年二十八这天是个不吉祥的日子,与其不吉祥不如不要它,于是就把这天给去了,因此就有了两二十九日。

在两个二十九里村民的活动大体相同,只是有的村过头一个二十九,有的村过后一个二十九,内容大体都是驱鬼、喝“固都”。于是临时决定换个地方再去看看。

距扎囊县城8公里的热志岗村素有“小拉萨”之称的美名。

出县城向南,在山谷中央地段是县委机关干部新修通的公路,我们的车就沿着这条公路向纵深开去。路的两边是大片的良田,山脚相隔不远的一个个村庄渐渐近了,随后又渐渐在车后远去了。村庄的后面便是高山了。西藏是山的王国,有去了西藏不看山之说。

左侧的山腰上坐落着一片废墟,虽已废弃,但看着其雄伟壮观毫不比当年逊色。虽说我没见过当年完好无损的建筑群,也足以能够猜想的出。

陪同我们的老丁说那片废墟是文革时期被毁坏的强巴林寺。以前每年都要在寺里举办规模很大的商贸洽谈会,许多印度、尼泊尔的商人都过来参加。自寺高被毁后,商贸洽谈活动也就终止了。

从村子的外貌看不出“小拉萨”有什么类似拉萨的繁华景象。问老丁,说,“小拉萨”之所以有“小拉萨”之称是因为它的村人比较富裕,穿着时髦,不喜欢种地,经商意识很强,思想意识学拉萨人,所以人就说这里是“小拉萨”。

后来我们见了村长知道它叫“小拉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村里有两个舞厅和一个录像厅,年轻人喜欢跳舞和看武打片。

热起岗村有900多户人家,在这一带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随便走了几户人家已觉察到这里的人很大胆,不像别的村人见了我们来还有些羞涩感。那些玩皮的孩子甚至大胆的挑衅性地摸我们的照像机镜头,看见我们因镜头上被摸上手指印而恼怒,他们就像大获全胜的胜利者笑起来。

41岁的村长白玛桑珠今天像是多喝了一点,虽说当过几年兵汉话说得却不怎么样,他用颠三倒四的汉语向我们介绍藏历年间村里的活动,叫我们初一再来。

离开“小拉萨”后我们去了格沙村。这个村子坐落在山谷的西侧,依山而坐。村子分为三处,相隔不算远,比起热起岗村来要小得多。

老丁找来热心的村长带我们去村民家参观。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住的房子是二层楼房,一楼因为采光不了而过于暗了些,家人便把一楼用来堆放杂物和草料而不住人。二楼才是住人的。二楼的东边是厨房、中间是正房、西边是客厅和厕所,这种房屋的布局一般都是固定的位置而不能随意布置。过道上摆着一台织氆氇的手工做业机,在我们的要求下主人走上机去为我们操作机器。主人叫扎西,扎西是吉祥如意之意。难怪叫扎西的人如此多。

走访的另一家人住的是一栋老房子,老的连主人也不知这房子到底有多少年了。房子虽老却别具一格,摄影家老张一进屋就兴奋了,说要把这屋全拍下来。

家里的人正忙着年前的各种准备。60多岁的男主人在晒台上支着两口陶锅烙“枯热啊”(一种经过发酵的乔麦面里掺上酸奶烙成的食饼)。厨房里放着已经做好的“卡塞”(炸油条)、“卓加”(压碎的经水泡过的小麦,专为做“固都”而准备的)、“吕”(鬼食)等等等等。过年真是喜气洋洋,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也包括夂我们,直忙到天将近黑,几个人的肚子早饿了,老丁晚上要去照料工会的舞厅,我们这才驱车返回县城。

路上老张和小张都说今天收获不小,回去也喝点喜庆酒。老张酒量平平,但却喜欢喝上几口,尤其是高兴时是一定要喝上几口的。

藏历铁成年腊月三十(2001年2月23日)

藏历腊月三十,各家该准备的年货也差不多都准备好了,剩下来的事是收拾房子,打扫个人卫生,每个人都要洗头,但新衣服却要等到初一早上换。扎囊县位于公路边,接受新生事物快,即使藏家人,尤其是年轻人现在多半过年也不穿藏装了。

这一天打扫完卫生后要把准备好的所有年货都摆好,如“德嘎”、“切玛”、“确巴”等,睡前家里的女主人要把崭新的衣服放在每个人的枕前,以便第二天一早起来顺手就穿。

今天的天气一反近日常态,格外地好,高原特有的蓝天又展露出来,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而爽快起来,于是决定去负有陶村美名之称的则玉村。

则玉村在吉宁乡后面乱石滩的半山坡上,老远看去村子不大。在我们去的时候村中有烟升腾,老丁说如果运气好有可能看到烧陶。

上山的路是在乱石滩上开出的一条不宽的路,如果是在夏天雨季里这条路也许就不存在了。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就像是在耍龙舞,来回不停的打着,熟练地将车一直开到了村前。其实这个村子不小,沟壑的两边都住着人家。

则玉,藏语的意思是陶瓷。则玉村即陶瓷村,由此可见此村的确是久负盛名。

进了村,走过了许多家也没见着有烧陶器原,多少有点沮丧。其实也不然,就要过年了谁家还烧陶呢。

一院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裸着上身洗头,有趣的是当我们将照相机对着她拍时好并不因为我们是外人而躲避,却直起身来双手向上托着她那满是皱皮的乳房对我们说着什么,好像是在说她的乳房不好看,叫我们不要拍了。好这么弄我们还真没法拍了,因为要拍的是他在洗头的镜头。

走到另一家的院里,一个留着齐胸银白长发的老人刚刚洗过了头坐在院内光着上身梳晒着他的头发,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透明的光。老人见我们来了就拿起搁在一旁的一件大红色旧式运动衫套在身上,顺手又戴上了一顶崭新的狐皮棉帽,长发沿着他那两张瘦小的脸面垂散在户上和胸前。这时只听“吱呀”一声响,门开处走出一个人来,见到这个人我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我看错了,转过头去看先前那个老人?没错,这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刚出门来的老人身上也穿着件大红色的旧式运动衫,头上也戴着顶崭新的狐皮棉帽。

不用问,这显然是一对又胞胎。

既然来到了陶村怎么也得买件陶器才行。于是和主人聊起买陶器的事来。主人听了很是高兴,立刻搬出几件装青稞酒的、装酥油茶的陶壶来。经过挑选每人都买了一件自己称心如意的陶器回来了。

事后回到拉萨有朋友见了我们所买的几样陶器定要我们日后带他们去则玉村买陶器去。这是后话了。

则玉村的房子结构大体都是一样的,墙体是用碎石垒砌起来的。这种垒墙技术如今在城里早已见不着了。差不多每家房子墙面上都粘贴着晒干后做燃料的“德力”(牛粪饼)。“德力”晒干后非常容易燃烧,在西藏基层都用它做燃料。

当我们准备离去时,好客的村民让我们明天来,说等明天他们就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的人也会穿上漂亮的新藏装。

藏历铁蛇年正月初一(公元2001年2月24日)

为看藏人的拜年礼俗,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草草吃了包方便面就上路了。当我们再次来到“小拉萨”热志岗村时就直接去了村长白玛桑珠的家。家里所有的人都早早起来了正在吃早饭,惟独白玛桑珠还躺在被锅里睡大觉。

白玛桑珠被家人唤起后见了我们不好意思地笑着,连说昨晚和朋友们玩睡晚了。我们说不是他起晚了而是我们来早了,不好意思的倒是我们。

按藏族的习俗我们去供桌上吃了“切玛”后坐下来与村长白玛桑珠拉起家常话来。他用他那蹩脚的汉话与我们到也聊得十分开心,我说上次来他家时他喝醉了,他却笑着不肯承认,说我冤枉他。

白玛桑珠的爱人叫德庆,因为忙家务还没顾得上给自己换新衣服。我问她什么时候换新衣服,好打趣说没有新衣服。

我也笑了。

白玛桑珠接过话茬说如今过年其实都是给孩子们过,只有孩子们过年才是最高兴的。

拜年通常是由家中俩人同去,一个人手端“切玛”在前,另一人则手提一壶青稞酒随后,见了面要先从“切玛”里抓少许炒熟地青稞向空中撒三下,以示敬神,之后将留在手里的青稞送进嘴里吃下。接下来是喝青稞酒,同样要先用无名指在酒杯里沾酒向空中撒三下,然后喝上一大口,敬酒的人会将杯中添满酒,被敬酒的人再喝上一大口,敬酒的人会再次将酒杯添满酒,被敬酒的人这一次要一口喝干杯中的酒。这种喝法就叫三口一杯,在藏的汉族人也都知道这种喝酒的礼俗。

白玛桑珠带我们前往村民罗布坚参家做客。做客只是一个名份而以,事实上是我们想去多看看几家。

刚刚进罗布坚参家的院内主人就十分热情地迎上来了,藏族从非常好客。大家相互祝福“扎西德勒”。

白玛桑珠说明我们的来间时,罗布坚参便非常主动地带我们进入他家的客厅,并连连表示欢迎参观。

罗布坚参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属中上等。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床上是新换的崭新的卡垫,条桌上摆放着青稞酒、“卡塞”、糖果等食品,墙上并排挂着几个像框和主人曾经获奖的证书。

吃过“切玛”后刚坐下主人就上来敬青稞酒。酒是上好的头道酒,喝着有点像加了蜜的醪糟,又像加了冰糖的甘露,爽口宜人。第一轮三口一杯是谁也少不了的,这是个“礼”字。

我细看了藏柜上所供的物品,有红枣、葡萄、水果糖、花生粘、蜜枣、卡塞、桃干、切玛、德嘎、米饭、水果盘、酥酒花、青稞酒等,大凡能象征年丰衣足食,带来好运的食品应有尽有。

热志岗村有个藏戏队,往年藏戏在藏历年期间要为村民表演藏戏,今年却不演了,村长说今年村里死亡了20多人,他们其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不演藏戏是为了对那些已过世人表示哀思的一种纪念形式。

在与罗布坚参闲聊中我才知道,今早我们不仅没来早,而来的太迟了,因为在初一凌晨,黎明破晓时,村里的各家各户都要去河边争舀第一桶水,据是地地狱之王在这天夜里要去雪山上喝雪山的狮奶,在他喝狮奶的同时,狮奶会顺着雪山流下来,流进江河里,谁若舀得到这一桶水,里边诮狮好,人喝了就能健康长寿。

藏历铁蛇年正月初二(2001年3月25日)

一大早村里的人带着食物、青稞酒、经幡陆续来到村北的雅江边。当时我们正好跳过这里便去观看。

到雅江边要经过一大片良田,地地冬灌的水已开始化冻,一脚踩下去黏黏的泥土牢牢地粘附在鞋上,鞋底变得像是注了铅似的沉重,每走一步就像是当年红军行进在雪山草雪之中。藏族老乡倒是很会想办法,他们在脚上套上个塑料袋子,如此就可放心大胆地在在泥泞的田地里步如平履而不至于把新皮鞋弄脏。我们却也顾不了这些了,草草选路跟了去。裤角上溅满了泥浆。

在田地中有一片不大的树林,林中一土地神,神位上供着食物和经幡。供土地神是为了保佑庄稼丰收。农民吃的,穿的,用的都在这地里了,土地神不可不拜。

来到江边,这里早已是桑烟滚滚。前来煨桑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将带来的食物供在江边,将青稞酒泼洒在点燃的桑火里,把经幡栓绑在树梢上,之后,随意排成一排,每人手里握一把糌粑或是青稞粒,开始诵着敬水神的赞美词(很遗憾我一句也听不懂),在颂词达到高潮时便将手中的糌粑或青稞粒抛向空中。我的照像机镜头也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香香的糌粑。也许会给我带来好运,拍到极佳的镜头。

仪式完后,人们开始相互敬酒,喝过酒这才离去。走了这一群,又来了下一群。

藏历铁蛇年正月初三(2001年2月26日)

立经杆也是藏历年活动的其中一项。

寺庙前的经幡在一大早就挂好了,立经杆时要举行仪式。经杆是前两天就准备好的。

仪式开始,经杆在法号声中渐渐被众人用绳索拉起,在事先挖好的坑中立稳,填土栽好。立直的经杆足有10多米高,杆上包裹着牛皮、经幡和哈达。

经杆竖好了。人们开始口诵也许是赞美的颂词吧。旁边的桑炉前不断有人前去煨桑。一个声音低沉浑厚的老者领诵祝词,在他的身后是自觉站成一排的男人跟着合诵。我注意到在所有参加诵词人中没有一个妇女,清一色的都是男人。

在诵词达到高潮时,每个人手里的糌粑抛向了空中。

“扎西德勒”

进入格萨村已是中午12时过了。看过扎唐寺的竖杆仪式我们就直奔这里,村里的赛马活动定在中午1点钟开始,顾不上吃饭,随便带了点食物就来了。

差不多肚子饿得咕咕叫时赛马才开始。赛马会并没有按时开始。让我没想到的是前来参加赛马的马只有四匹,我以为至少得来上一群的骑手参加赛马。

头上戴着大红花,佩戴新马鞍的四匹马在同样穿着一新、精神抖擞的士驾驭下进入了赛马场。骑士很年轻,看着还像是个大孩子。

赛马场后的山包上坐满了村里来观看赛马的村民,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赛马可谓是空前隆重的活动了。

赛马场上没有任何的竞赛设施,也就是一大块荒地而已。地上满是拳头般大小的石头。

赛马开始了。没有任何形式过程,赛马就赛马,十分简单,骑手驾驭着马一进来就跑开了,这匹跑完了下一匹接着进场开跑。倒觉得这不是赛马而是跑马了,因为只是一匹马儿在那儿跑,没有竞赛对手。骑手在飞奔的马背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的精彩表演;从马背弯腰去拾地上的哈达。

赛马的整个过程也就那么短,前后不到半小时就完了。不错,这不是赛马,只是跑马而已,也就是过年图个娱乐。我曾在藏北看过赛马,和今天赛马的情景相比不大相同。

人们为骑士敬献哈达和青稞酒(真正的赛马还要有奖品)之后涌向小山坡。山坡上有两间房子和一个能容纳几十个人的院子。事实上,今天活动的真正高潮在这里,因为接下业村民将在这里一起喝酒,敬酒,跳锅庄(圆圈舞)。可以想象出,大家好容易聚在一起,喝酒、跳舞、再跳舞、再喝酒,直至喝醉了还要喝,还要跳,男女老少都上阵手拉着手,唱着歌,踢着脚。气氛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在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歌声中我们悄悄地离去了。之后以要悄悄地离去一来是因为不忍打搅了村民的雅性,二来也怕好客的乡民不让我们走,接下来我们也将会在大家的敬劝下喝得酩酊大醉。

那时我们已经喝了许多的酒。

车后一股浓浓的尘埃飘向空中。山村在沸腾中升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达到沸点。

14

竖经杆。郭阿利摄

15

驱鬼。郭阿利 摄

16

“吕”(鬼食) 。郭阿利  摄

17

炸 “卡塞”。郭阿利 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