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基本遵循了一个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以西藏农业发达地区为例,他们的建筑就多以土、石木结构为主,颇有特点。而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藏族同胞大部分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所以其建筑发展也比较先进,基本代表了西藏民居建筑的发展水平。
在西藏,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藏族同胞所居住的建筑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以帐篷为主,而是由土、石木为材质的坚固住宅院落,俗称“碉楼”。他们的建筑与藏北牧区的建筑虽然同属西藏传统建筑体系,但两者之间有很大区别。
“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西藏农民的生活、生产比牧区的牧民相对稳定,不像牧民那样每年都要搬迁。这样就容易形成比较集中的聚集村落,另外,农区相比牧区在建筑材料方面资源比较丰富,砌筑技术高,交通运输也方便,这些原因使西藏农区的建筑发展比牧区更好。”西藏自治区城乡与住房建设厅的苏先生向记者分析道。
据苏先生介绍,西藏农业发达地区以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和昌都地区为代表,而拉萨河谷、年楚河河谷、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三江流域地区则是西藏农区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以至装饰都充分体现了藏族传统建筑的风格。
在这些地区内,民居建筑大部分是二层楼带大院或者平房带大院的形式,而且一家一个院子,不与其他人家混居。材料多以土、石木为主,以拉萨河谷地区为例,特别是靠近城市的那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石质材料为建筑主材料的民居有很多,这是因为拉萨附近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丰富。而在年楚河谷地区和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则大部分是土坯建筑,这些地方基础用石材,出了地面则开始用黄土土坯,严格遵循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原则。
从外形上看,其院落像一个碉堡一样,所以又俗称“碉楼”。其设计特色一般以内院回廊形式,有二层或三层建筑规模,院内往往会设有水井。许多人家的建筑,无论是居室、厨房、庭院的设计,还是牛棚、猪圈,厕所的布置,都比较合理。
在谈到农区民居的建筑特点时,苏先生认为,西藏建筑共同的特点就是平顶,农区民居建筑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除了平顶以外,农区建筑的墙体都很厚,房顶的土层也很厚,这样的结构比较适宜青藏高原高海拔的寒冷气候,具备冬暖夏凉的特点。
当然,藏族传统建筑在墙体表面上的处理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以西藏农区土坯砌筑建筑为例,大多数民居建筑的墙体表面都会敷上一层黄土泥巴作保护,而这一层黄土泥巴并不是平滑的,而是被人为地用手在墙面上画出弧形图案,使墙面显得粗糙,凹凸不平。这种做法最初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减弱墙体表面的黄土不易被雨水冲刷,但这种特色却同时产生了一种古朴粗犷的美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