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老人正在制作藏被
在丹杰林社区一小院里,65岁的巴桑老人坐在藏被织机前,忙得不可开交,双手配合中原毛缠着线锥就变成了整齐的羊毛……巴桑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收几个徒弟,把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
纺织技术
希望有人传承
昨日上午,记者在丹杰林社区一座小院里看到一辆藏被织机。65岁的巴桑老人坐在在纺车前,时不时地把左手上拿着的木头器具手柄传给右手,相互交叉着。不一会儿,粗细均匀的羊毛线变成长长的羊毛被子。巴桑老人说:“眼前所做出来的被子还得进行加工才能成形,现在厂子里就我一个人干这行,而干这一行是需要很大的耐心。老纺车,是我永远的寄托,希望也能成为更多当下人的寄托。”如今,巴桑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几个徒弟,把西藏独有的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缺乏耐心,学这行的人寥寥无几。
“ 藏族起绒的厚重毛织物,用藏被织机织造。有千余年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4种,具有细洁、平整、柔软、密度紧、质地厚、传代性强的特性。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床上用品。西藏高原高寒,风沙大,又不产棉花,藏族人民利用本地羊毛原料制作床被。”巴桑老人说。
制羊毛被子
是他最热爱的工作
在织藏被时,巴桑老人两脚协调地踩下踏板,两只手来回投梭,唱着酒歌,显得很轻松、很快乐。他告诉记者:“我老家是山南扎囊县的,羊毛被子最早也是在山南地区兴起的,那时候,家里的老老少少都要学习作坊。从最开始的织羊毛到最后成形的羊毛被子,虽然干起来枯燥乏味,可每个人都干得不亦乐乎, 过了一周左右,为自己所制作出来的羊毛被子进行简单的清理,晚上还得为自己的成果庆祝,特别想念那种日子。”
巴桑老人从10岁就学会了纺线,慢慢地,接触纺车,和爷爷一起学着看似非常难的动作,每一天都在尝试着,过了一个月左右他完全学透了,只要有空就会制作羊毛被子。“在我们老家,很多家庭都会准备大量的羊毛被子,随时准备迎接客人。”
过了几年,他来到现在的厂子,到拉萨至今有30多年了。制作羊毛被子已成了他最热爱的工作。
找传承人
给爷爷一个交代
巴桑老人从小在农村长大,除了要干农活以外,剩余的时间就制作羊毛被子,在他的记忆里,“爷爷”这两个字是抹不掉的,在爷爷的熏陶下,他才肯在手工艺上花心思,认真地去学习每一门技巧。很多时候,他都会跟孩子提起他爷爷和自己一路走来艰苦的历程,并讲述着爷爷给他留下的传统手工艺的珍贵。“现在的孩子都要上学,成绩好了我们都很高兴,如今,我的两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了,自己的传统手工艺也干的红红火火,让我感到很安心。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继续传承手工艺的人,给我爷爷一个交代。”巴桑老人说。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