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 非遗百科 > 技艺

西藏红陶烧制 传统技艺焕新颜

2015年05月14日 16:36    记者 秦盼
分享到:    

 

从古至今,陶器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国内外知名的考古遗址发掘中,总有陶器出土。西藏陶器烧制技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各类金属器具渐渐取代陶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手工制陶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这项古老的技艺,西藏企业家泽旺曲加花费多年时间,遍寻西藏境内的制陶老艺人,终于掌握了西藏本土的制陶技艺——红陶烧制,并成功申报自治区“非遗”。在泽旺曲加的努力之下,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0402a3806

用传统技法制成的红陶器物

制陶遵循传统工序

西藏陶器的传统制作方法大致包括选土、和泥、制坯成型、上釉、烧制等五道工序。其中,和泥、制坯成型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制作陶器时,首先将黏土等原料风干、砸碎、过筛,再挑去石子、草根等杂物,由于不同地区出产的黏土成分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的黏土对陶器的质地和颜色都会产生影响,据泽旺曲加介绍,他们使用的制陶原料大多产自墨竹工卡县和山南地区,这些地区的黏土质地优良、产量丰富,适合制作各种陶器。

选土完成后,匠人们开始和泥,泥要和得较软,做成大泥团,置于阴凉处腐熟几天,即可拿来制坯。

陶器的成型有手制(包括捏塑法、模制法、泥条盘筑法)和轮制两种方法。西藏东部大多采用手制,小型陶器可直接用手捏塑而成;制作大中型陶器时,则需要将泥料套在模具上拍打,使泥料均匀覆盖于模具上,陶坯初步成型后取出模具,再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坯的颈、口、耳等部位,制作完成后,用毛刷打磨陶坯,直至陶坯表面光滑。

与西藏东部地区相比,西藏中部地区的制陶技术更为先进,轮制法较普遍——轮制陶器时,将事先做好的泥团反复揉搓后,套在陶轮的模具上,从上至下旋转拍打,使泥料均匀覆盖在模具上,然后取出模具,将陶坯放在陶轮上,用一块蘑菇型的石头从陶坯内向外顶,使陶坯的四壁不断向上延伸,并逐渐变得薄而均匀。在转轮的同时,用刮刀和毛刷蘸水对陶坯进行修整、磨光,最后用泥条盘筑法

制作陶器的颈、口、耳和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制作完成的陶坯都要置于阴凉处晾干,避免暴晒以防止陶坯裂开。

一个成熟的制陶艺人,只需一天就可以完成制坯这道工序。如今,在泽旺曲加的公司里,制陶艺人早已不满足于捏制简单的陶坯,他们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在陶坯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以一个小型酒壶为例,全部雕刻完成大概要花费四、五天时间。在工匠们精雕细琢的过程中,原本湿润的陶坯也随之自然风干,这时就可以进窑烧制了。

牛粪和柴草一直是西藏农牧区的传统能源,烧制传统陶器时也不例外。但由于烧制陶器时的火焰温度较难把握,泽旺曲加最初也烧制出了不少废品,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摸索,泽旺曲加和同事们终于掌握了烧制陶器的准确温度,窑炉里也诞生出越来越多的精品。

 

0402a3801

阿律在雕刻陶坯

0402a3803

学员们制作的红陶成品

用心传承古老技艺

泽旺曲加是学藏医出身,因为了解到传统陶器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便致力于研究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同时,泽旺曲加也一直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制陶技艺的接班人,以便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传统陶器,为平民百姓的生活服务。如今,泽旺曲加的公司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培训制度,目前共有十多位学员跟随老艺人学习红陶制作技艺。这些学员来自西藏各地,多数只有十几岁,也有个别学员“资历较老”,来自日喀则的阿律就是其中一位。阿律今年25岁,学习制陶已有6年时间,从最初只会捏泥坯,到可以独立完成所有的制陶工序,阿律在这6年里收获了很多。

和拉萨的大多数上班族一样,阿律也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只是他的工作需要比常人更多的细致和耐心。见到阿律时,他正在雕刻一个酒壶底座的陶坯,耳机里的音乐将他和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好让他的全部注意力凝聚在眼前这件作品上。屋子里安静得几乎能听到呼吸声,一朵象征吉祥的花纹,正在阿律手中慢慢绽放。

工作时间久了,阿律揉揉酸涩的眼睛,终于抬起头来。雕刻是制陶过程中最复杂的步骤,时间一长就会影响视力,可阿律说,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从老艺人那里学习制陶,完全是自己的兴趣,好在家人对此也很支持,这让他可以专注地学习和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如今,像阿律这样学习制陶的年轻人慢慢多了起来,但在阿律看来,想要真正继承这门古老的手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藏红陶烧制技艺”已于2013年底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的一年,泽旺曲加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西藏传统陶器陈列馆并对外开放,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西藏陶器,古老的制陶技艺,也定将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