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方寸间传承“春节文化”

2017年02月06日 16: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 党玉占
分享到: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新年改为春节。2006年5月,春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有关春节民风民俗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邮政陆续发行了一系列与春节文化相关的邮票,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其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也不容小觑。

生肖邮票

res09_attpic_brief.jpg

《丁酉年》特种邮票

我国以天干地支纪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1980年2月15日,即农历庚申年春节的除夕,中国邮政发行《庚申年》特种邮票,之后从1981年开始统一每年的1月5日发行当年的生肖邮票。其中1980年至1991年的第一轮生肖邮票,每套1枚;1992年至2003年的第二轮生肖邮票,每套2枚;2004年至2015年的第三轮生肖邮票,每套1枚;2016年开始发行的第四轮生肖邮票,每套2枚。值得指出的是,1980年的《庚申年》“猴票”,由于它是生肖邮票的“龙头”,发行量仅500万枚,因此成为集邮活动复苏后众多集邮爱好者追捧的目标,价格一路飙升。面值8分整版80枚面值仅6.40元的“猴票”目前市场上已达到150万元,单枚1万多元,成为新中国邮票中不可多得的珍邮。

年画邮票

res11_attpic_brief.jpg

《武强木版年画》特种邮票

年画是适应人们庆贺新年的风俗活动而产生发展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从2003年开始到2011年,中国邮政已连续9年发行各地木版年画的系列邮票,每套4枚,分别是《杨柳青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绵竹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和《凤翔木板年画》特种邮票。上述年画邮票的发行时间除2008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和2011年的《凤翔木板年画》两套邮票外,其他7套均在腊月二十三即小年这一天发行。因为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人们开始忙于春节的准备工作: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写春联、贴年画,这个时间发行年画邮票更是增加年味儿。

春节邮票

res13_attpic_brief.jpg

《春节》特种邮票

正月初一为传统的新年。2000年1月29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五小年,中国邮政发行《春节》特种邮票,全套3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迎新春”“辞旧岁”和“闹社火”,小型张为“合家欢乐”。这套邮票借鉴了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春节文化活动中贴窗花、放鞭炮、点花灯、舞长龙、扭秧歌等喜庆场面,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春和对来年幸福、吉祥的祈盼。

贺年邮票

res15_attpic_brief.jpg

2006年11月1日发行的《年年有余》贺年专用邮票和2016年10月9日发行的《富贵吉祥》贺年专用邮票。

贺年、拜年是春节的主要习俗。为满足人们春节期间异地贺年、拜年的需要,2006年11月1日,中国邮政首次为2007年发行了一套2枚《年年有余》贺年专用邮票,并成为系列。从2008年开始,发行日期固定在世界邮政日10月9日。目前已经发行11套,其他分别是2007年发行的《喜临门》、2008年的《花开富贵》、2009年的《迎春纳福》、2010年的《贺新春》、2011年的《春和景明》、2012年的《福临门》、2013年的《春》、2014年的《幸福美满》、2015年的《福寿安康》和2016年的《富贵吉祥》。

拜年邮票

res17_attpic_brief.jpg

《拜年》特种邮票。

拜年邮票与贺年邮票有异曲同工之妙。从2015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拜年》特种邮票,并成为系列,每年的1月10日发行,每套1枚。其邮票图案以活泼可爱的童男童女——“欢欢”和“喜喜”两个卡通形象为主要设计元素。2017年的《拜年》邮票开始融入少数民族元素,“欢欢”和“喜喜”变身蒙古族儿童。以后“欢欢”和“喜喜”还会以其他少数民族的形象出现在《拜年》系列邮票上,以展现我国各民族春节丰富多彩的拜年习俗。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