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拉萨囊玛:西藏的“宫廷乐舞”

2017年09月22日 11:49    来源:快搜西藏    
分享到:    

导读:

拉萨囊玛,是指流传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一种结构庞大并包含诗、歌、舞、乐的综合型音乐舞蹈艺术样式。

W020170912630844096567.jpg

拉萨囊玛,是指流传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一种结构庞大并包含诗、歌、舞、乐的综合型音乐舞蹈艺术样式。“囊玛”结构宏大,出引子(器乐演奏形式)、歌曲(组歌形式)、舞曲(舞蹈音乐)三部分组成。2008年6月7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申报的“拉萨囊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jpg

藏族传统歌舞音乐中的囊玛主要流行在拉萨城区。因其历史悠久,发展成熟,被称之为西藏地区的古典歌舞。歌词大体上有民间创作和上层贵族、僧人学者创作两类。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最常见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乐器演奏,曲调较固定。歌曲的音乐典雅,节奏舒展,与快速的舞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欢快热情,有时舞者脚下垫一块木板,脚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声响。

3.jpg

囊玛作为藏民族传统歌舞,其伴奏乐器除有札木聂、特琴、根长串铃等少数民族乐器外,尚有竹笛、扬琴、京胡等,由此可见,囊玛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过汉族音乐文化的影响。这里有个传说,可作参考:清代中叶,藏族贵族登者班爵作为将领,在与尼泊尔人的战争中吃了败仗,清廷因此调其来京进修军事。在京期间这位将领酷爱昆曲等汉族音乐,返藏时,他将竹笛、二胡、扬琴、京胡等汉族乐器带回西藏,促进了西藏传统歌舞囊玛及其他歌舞音乐的发展。《阿玛嘞火》是藏族传统歌舞的代表性品种一囊玛的基本曲目之一,囊玛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区,因经常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囊玛岗(一种室内表演场所)演出而得名;为此,也有人说它是藏族的“宫廷歌舞”。由于长期在室内表演,加上专业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提炼,它的词曲结构和表演形式都比较规范。如唱词一般是六字句加衬词,共四句。曲体则分为:引子—歌曲;引子—舞曲;引子—歌曲—舞曲等三类。《阿玛嘞火》属第三类,它的前面有一个短引子,接着是歌唱部分。歌唱部分的前3小节是衬句“阿玛嘞火”,后面6小节是两句正词乐句。之后,同样的曲调又重复了一次,将第三、四句歌词唱完。最后,有一段较长的舞曲,它的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是一段典型的舞曲。囊玛在表演时,用竹笛、扎木聂、扬琴、特琴、根卡、藏京胡和串铃伴奏。除“引子”为羽调式音阶外,歌曲和舞曲都使用七声商调式音阶。 囊玛在藏语中是内部之意,丹增班觉组织器乐合奏这种艺术形式,并在拉萨得到普及和发展,这些民间自发形成的歌舞队,有自娱性的,也有一些常在旧楼茶馆卖艺为生,形成职业或未职业性的,人民称他们为“鲁谐吉都”,鲁谐即歌舞,吉都意同甘共苦,或称“囊玛鲁谐吉都”意同甘共苦的歌舞队。平时人们把这种歌舞简称为囊玛,后随着时间推移约定俗成,囊玛一词成了这一歌舞艺术的名称。据传丹增班觉还编创了不少囊玛曲,并把汉族工尺谱译成藏文使用。中原音乐对西藏囊玛音乐的影响,有些很有可能就是当时传入西藏的。

4.jpg

囊玛音乐在旋法上也运用了汉族传统器乐曲的借字、模进、变奏等手法,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乐曲结构,囊玛音乐的常用结构有:只有歌曲部的一部曲式;带有引子的二部曲式(引子-歌曲-舞曲);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舞曲-歌曲-舞曲),还有变奏体。这些比较复杂的结构形成除了囊玛音乐和受囊玛音乐影响的堆谐等音乐外,在西藏传统音乐中很少见。

5.jpg

在所有的囊玛音乐中都运用了顶针手法,慢板(歌曲)的结束音即是快板(舞曲)的起头音,起着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使具有不同的速度和调式的段落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囊玛舞曲大多用的是新材料,在旋律、节奏、情绪上与慢板完全不同,对比强烈,个性突出。为了调性的连贯性,在调式变化上,采用平行大小调,或近关系转调法,使乐曲在强烈的对比中又有统一,统一中又有变化,这种对比和变化衔接的是那么自然、流畅,非一般民间音乐可比。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