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318国道旁的墨竹工卡县塔巴村,有着千年的制陶历史。西藏和平解放前,当时的旧政府以及拉萨的达官贵族、各大寺院,都曾定制使用过塔巴村烧制的陶器,因而塔巴村在当时的地位类似于历史上陶瓷官窑烧造场,称其为西藏“官窑”一点都不为过。
昔日最底层角色 如今是非遗手艺人
过墨竹工卡县大概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塔巴村。
今年77岁的坚才,从20岁开始制作陶器。
塔巴村的人很早就开始制作陶器了,大概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旧西藏时,制陶人的身份很卑微,差不多是社会最底层的角色,那时制陶人外出交往,都会自觉在衣怀里揣上自己的茶碗。现在不一样了,塔巴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里世代制作的陶器也成了一种文化遗产。
就地取材的红白黏土成就了塔巴陶器
在塔巴村附近的山上就有制作塔巴陶器必备的红白黏土。最早想要取才噶的时候,人们都是拿箩筐从山里背出来,现在虽然交通便利了,可以依靠牲畜或者拖拉机,但还是得靠人力去开采。原料运回来后,并不能马上就开始制作陶泥。才噶从山里取出来的时候都是块状,需要用石锤将其砸成粉末,然后再用筛子筛出沙粒和残渣,只有成沙粒状的才噶才可以使用。
塔巴陶器的原材料基本以这两种土为主。虽说红白黏土都是属于含沙黏土,黏性好,但却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两者结合才能制作出正宗的、不易裂开的塔巴陶器。如果红色黏土放15斤的话,白色黏土就放10斤,大概就是这个比例。根据制作陶器的不同,还要考虑加入其它的一些辅助原料,像炊具这些需要受热的陶器,为了使其受热时不易裂开,还要掺进一定数量的木炭、云母、石英等。
原料备好后,就到了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制作陶泥。陶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最后出来的陶器成品。制作陶泥要像揉面一样,直到把它揉均为止。揉好的陶泥要堆放两天才能使用。
手动轮盘轻轻转动时光随之轻轻流淌
至于如何把这些陶泥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器具,自制的手动轮盘,把陶泥放在上面,以陶制器具为内模,以轮制拍打成型,脱模镶底,捏耳贴流,粘接圈足,以软皮布条湿水抹光……
需要烧陶时就堆一个土堆,立三块石头或陶垫,先把小件的陶坯扣放在上面,再把大件陶坯套放其上,留出一定的空隙,最后再往上面扣一个大陶瓮,也要用三块石头垫起来,以便使火焰进出并保温,一般一次摆上二、三十件陶坯。草皮和牛粪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陶器成排整齐摆放好后,先用较厚的草皮包裹住,然后再盖一层薄的草皮,最后再用麦草点火引燃。通常从中午12点开始烧,一直烧到天黑停火,第二天早晨出窑。
准备原料、制作陶泥、拍打成型、烧陶……这些工序已经成为老人的一种记忆,就像手动轮盘的惯性一般,手上的动作已经停了,它还在轻轻转动。这就是77岁的坚才的世界。时光荏苒,坚才也不知道经他手制作的陶器有多少件,但时光掠过的痕迹早已照应在他脸上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沟壑,也照应在他手上那一道道或软或硬的手茧上了。
(“热萨文化”供稿 文字:韩海兰 图片:王媛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