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非遗

加央益西:文化记忆的守护者

2019年03月27日 10: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王雨霏 王雅慧
分享到:    

一个是尸陀林主面具,一个是鹿面具,仿佛是它们在加央益西身上烙下了一辈子的印记,让他始终守着这段关于面具的记忆,让他一直守护着这种制作技艺的传承。

这段奇缘始于36年前。 “那是1983年,当时我还在自治区歌舞团做舞台美术。突然有一天,导演让我做两副面具,一副尸陀林主面具,另一副就是鹿面具。事出突然,我从来没有做过面具,既没有老师教,也没有教材看,无奈之下,就从布达拉宫管理处借了几副类似的面具比较揣摩,试着制作。”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加央益西眼一眯,眉随眼动,挑出几分笑意。

这本来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却不想成为了加央益西一生的爱好与事业。从那开始,他就像着了魔一样,深深爱上了这门手艺,不断钻研。

“我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做了几百副面具,它们每一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角色、意义和情感。”他坚信,每一副手工制成的面具都饱含制作者的灵魂与情感,独具生命力,是机械制造无法抵达的境界。机械可以生产出大量的面具,但无法为它们注入情感。

“西藏的艺术讲究情感表达,唯有手工制作才能贴近灵魂的诉求。这是一种人性的温度。”摸着手旁的藏戏面具,加央益西缓缓说道,字字珠玑重逾千斤。 带着西藏面具,加央益西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1994年,加央益西的面具作品参加“中国西藏艺术展”赴波兰、捷克、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巡展,其中20多件作品被上述国家的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00年,应台湾国立艺术大学邀请,赴台湾讲学,介绍并现场示范藏戏面具制作工艺。2015年,加央益西的作品“姐妹护法面具”赴墨西哥、澳大利亚参加“中国当代艺术展与民间艺术展”。

除了以参展等方式拓宽大众对于西藏面具的认知外,加央益西还竭力传授着西藏面具的制作技艺。2008年,西藏面具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从事西藏面具制作的人数也不断增至400人左右。

“我希望能给后人留下些让他们值得骄傲的东西!”加央益西语气坚定,他守护了一辈子的、关于西藏面具的记忆和技艺,就是对后人最好的馈赠。

责任编辑:刘金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