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5月17日电(达珍)由尼木县吞巴乡农牧民藏香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和西藏风马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马儿文创)联合打造的“香伴征程,筑梦尼木”非遗升级项目启动仪式,16日在“一路香伴”藏香体验空间举行。同时,该藏香体验空间正式开业。
活动现场。新华网 达珍 摄
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和体验的方式,让人们了解藏香文化和尼木藏香的手工制作工艺和流程。
旦增(中)现场指导体验者制香。新华网 达珍 摄
“小时候在村里,家里的长辈们制香时我们喜欢在旁边看着,还时不时的搭两把手觉得很好玩。我的制香手艺就是这样跟着我爷爷学来的,我父亲也是以制香为生。”藏香制作师旦增是尼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谈及他20多年的制香之路时,充满自信。说到如今这种情景交互式的藏香制作体验,旦增觉得不仅能让所有对藏香有兴趣的人亲身体验制香过程,而且带动了尼木藏香的市场消费,也积极推动了藏香文化的传播。
据西藏风马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龚艳介绍,在“一路香伴”藏香体验空间试营业期间,这种情景交互式的藏香制作体验非常受欢迎。
现场体验制香。新华网 达珍 摄
“在充满文创氛围的环境中,亲自体验藏香制作过程,认识藏香的相关历史和文化,以及藏香的成分和功效,让我感受到了西藏文化也在紧跟创新传播的潮流和步伐。”一位藏香制作体验者如是说。
尼木县吞巴乡农牧民藏香合作社现场接受订单。新华网 达珍 摄
活动现场,风马儿文创向尼木县吞巴乡农牧民藏香合作社下了300万元的藏香订单,旨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将“非遗文化”与“精准扶贫”结合。
风马儿文创打造的“一路香伴”藏香体验空间是“西藏非遗文化体验空间”的第一站。
尼木藏香。新华网 达珍 摄
尼木藏香是以柏树、榆树皮为原料水磨加工,再配以藏红花等28种香料制作而成的燃香,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尼木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