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林芝市文物工作者在进行地方文物档案和资料清查。
图为游客在鲁朗小镇下乡知青点驻足观看。本报记者 张猛 王珊 史金茹 摄
导读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林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成为社会共识,林芝市文物事业取得了诸多成就:林芝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利用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大批重要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来说话,让文物说话,推动文物资源成为林芝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文物工作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
精心组织,切实抓好文物领 域重点项目建设
近年来,林芝市完成了布久拉康、拉如寺、仲麦觉单庄园、拉龙寺等抢救性文物保护项目和列山墓地修缮保护项目的终验以及财政评审工作,总投资达3039万元。同时完成了仁青崩寺、秀巴碉楼、新华印刷厂旧址等“十三五”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前置手续办理工作。积极推进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属于林芝市“十三五”重点项目,一期总投资达6190.28万元,建设面积达11113.84平方米。目前已完工,通过自验,正在对自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期装修及陈列展示空间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自治区文物局初审。
大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扎木中心县委红楼是位于林芝市波密县委大院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波密县文物局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打造扎木中心县委红楼“四个一”载体(即出版一本书、拍摄一部纪录片、筹建一个场馆、打造一台戏)大力弘扬“红楼精神”,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寻访一批曾在波密生活工作过至今健在的老同志,以及红楼历史的见证者,讲述红楼故事和记忆,收集记录唯一、独特的照片和资料,让发生在波密县、红楼内的故事和历史记忆再次让世人了解和知道,非常有吸引力。把红楼展示做到了它的唯一和独特性。
提高业务水平,狠抓文物安 全工作
为了提高文物保护业务工作水平,林芝市进一步修改完善《文物保护五项安全制度》《文物项目资金通报制度》等10项文物工作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林芝市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联动制度》《林芝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林芝2018年先后5次组织各县区政府,召开文物安全联席专题会议,全面加强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队伍建设。建立文物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库,配齐配强文物保护专兼职队伍,林芝市所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县级野外文物保护单位配备野外文物看管人员114人,落实补助资金191.52万元。为野外文物看管人员配备野外工作服114套,发放工作证114个。申请公布11处林芝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高经费投入,助推文物事 业发展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林芝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安全工作。
林芝市积极向自治区文物局申请资金44万元,用于扎西曲林寺、拉如寺等4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解决燃灯房建设和维修文物库房建设项目;申报2018年文化事业经费26.88万元,用于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人野外看管人员专项补助经费,并每年解决。从文物事业经费中解决33.05万元,为仁青崩寺、塔巴寺、吴金曲林拉康等边境16处文物点购买23个保险柜,总价值8.05万元,目前林芝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配备保险柜已全部覆盖;为德庆曲锦寺和崩达宗日追解决电气线路改造经费5万元;为进一步抢救和保护好基层的民俗文物(实物),林芝为察隅县解决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征集僜人、珞巴等较少数民族民俗文物(实物);各县区人民政府加大了文物安全保护经费投入力度, 近两年林芝市六县一区累计投入532.838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安全专项经费。
如今,文物工作逐渐成为城乡发展的文脉和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优秀文化,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铸就林芝文化发展新辉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