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一声,柴扉轻启,在罗布林卡管理处工作人员边珍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罗布林卡内的乌尧颇章,这是一处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院落。来自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文保中心”)的6位壁画修复师,已经在此处修复壁画一年多时间。“怎么样?这里工作环境不错吧!”初次见面,文保中心助理工程师乔兆广便夸起了自己的工作环境。
神秘的“壁画修复” 只是一份平凡工作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为主体。作为西藏壁画艺术的组成部分,对于西藏民俗与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亚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然而近年来,罗布林卡几座主殿内壁画裂缝有变宽、增长逐渐扩大的趋势,建筑顶部渗漏雨水对部分壁画造成了起甲等一系列病害。这种保存现状下,2018年8月15日,“罗布林卡达旦明久颇章等四个殿堂部分壁画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系列工作流程,“文保中心”成为该工程的施工单位,乔兆广与其他5位同事来到罗布林卡从事壁画保护修复工作。
壁画修复,在外人看来是一项充满神秘色彩的技术活儿。而在“乔兆广们”的眼里,这只是一份需要责任心、需要专业技术的平凡工作。当一位壁画修复师爬上脚手架,端起盛着素泥的小碗,拿起修复刀,一旁的冷光灯投下时,周围的一切都陷入了寂静之中,仿佛只有眼前的壁画与他同在。就在这一挑一抹、一压一刮的动作中,乔兆广度过了十九年的时光。
一个步骤都不能错 壁画修复得沉住气
历时一年多时间,6位壁画修复师完成了“罗布林卡达旦明久颇章等四个殿堂部分壁画保护修缮工程”总工程量的85%,预计今年9月将全部完工,等候监理部门的初验。
在乌尧颇章内,文保中心技工郝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复面前的一条裂缝。乔兆广介绍,一般情况下,西藏的壁画主要出现在古建筑内璧上,而一些古建筑却因为年代久远,会出现一些如地基下沉、墙壁倾斜等情况,从而导致附着在墙壁上的壁画也出现裂缝。修复裂缝时,首先要调制出与壁画后面的地仗材质相接近的素泥;然后,由壁画修复师将素泥一点点地“喂”进裂缝中,直至缝隙完全平整。
裂缝是一种修复起来相对容易的病害,在西藏,常见的壁画病害还有起甲病害、空鼓病害及颜料层脱落等。以常见的起甲病害为例,至少需要4道修复工序:第一步,对起甲的壁画进行除尘;第二步,在翘起的壁画背面用特制的注射器注射粘结剂;第三步,回贴颜料层,将沾上粘结剂的颜料层与墙壁接触;第四步,用特制工具回压,让粘结剂发挥作用。
“壁画修复是个细致活儿,一个步骤都不能错,所以我们得沉住气。”乔兆广摩挲着自己的一整套修复工具说。
修复壁画所用的工具。
秉持“修旧如旧”原则 重新领略古老壁画魅力
“是什么让您一修就是十九年?”面对我们的问题,乔兆广用朴实的话语给出了答案:“刚开始时,跟着师傅学习。后来,当我独自上手的时候,我是真的被壁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
一直以来,壁画修复行业都坚持着一些“行规”,比如说“少干预”、“修旧如旧”等等。壁画修复师在接到一项任务时,首先要开辟出一块实验区进行反复试验,谨慎制定修复方案,其中包括修复技法及修复材料等。为了这些精美的壁画能够长时间地流传下去,在选择修复材料时,壁画修复师也要考虑修复材料的可逆性,这主要是为了以后的修复者着想。
“外界对于壁画修复师有一些误解,觉得修复是将壁画描绘得更美好。实际上‘保护’的成分更多一些。我们只是通过一些科学手段,尽力维持壁画最真实的样子,并不是进一步美化。”乔兆广如是说。在修复壁画时,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面积补色现象,因此修复后的壁画只是弥补了画面裂缝、起甲等缺点,色彩不会新鲜如初,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少干预”。在业内,评价一幅修复作品最好的标准是“修了像没修一样”,这也是许多壁画修复师孜孜不倦追逐的目标。
经过“乔兆广们”坚持不懈的修复工作,才让人们重新领略到古老壁画散发的魅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