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昌都市洛隆县,凉风习习,但在孜托镇加日扎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里,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鼓风机一次次吹动,一把把刀片被烧得通红,空气锤一下下敲打……寸昆杰向徒弟们示范洛隆藏刀的锻造工序。寸昆杰是合作社的工匠师傅,也是负责人。
一般来说,藏刀技艺不外传,但寸昆杰是一个“例外”——他是首位掌握洛隆藏刀技艺的白族人。
寸昆杰在拉萨拜的师傅是云南藏刀工匠张新峰。“那时白天跟着师傅学习藏刀制作,晚上尝试藏刀设计。”他回忆说。
寸昆杰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求知欲和专注力。一般人学藏刀制作,需要投师3年、谢师1年,在4年的学徒期间是没有工资的。但是寸昆杰藏刀技艺掌握得又快又好,在第三年就拿到了工资。
1995年,出师后的寸昆杰来到林芝波密县从事藏刀制作和销售,持续了11年。年复一年的实践积累,让寸昆杰逐渐成长为藏刀制作的优秀工匠。
“我4年前来到洛隆县,向四朗江村师傅学习洛隆藏刀的制作工艺。”寸昆杰发现,洛隆藏刀在制作工艺上有独特的优势,而这再次引起他学习、借鉴的浓厚兴趣。
经过几年的学习,寸昆杰得到了四朗江村的真传。在老人不幸辞世后,他担起合作社主要师傅的责任,带领徒弟们继续精心打造和改良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洛隆藏刀。
“当时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就是制作时间比较长,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寸昆杰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新技术、新工艺,让洛隆藏刀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目前,跟随寸昆杰学习的有9个徒弟,都曾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每月上够20天班,就有3000多元的工资,年底村里还有分红。”29岁的向巴伦珠,正在师傅指导下用空气锤锻造钢板。
为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寸昆杰还跟村里人合作,鼓励各家各户按标准缝制刀鞘,合作社统一收购。
谈到今后的打算,寸昆杰表示:“藏族师傅教会了我做洛隆藏刀,我有义务把这项古老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在寸昆杰心头,藏刀制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据新华社拉萨电)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