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法制

忠诚护航雅砻安澜 法治绘就幸福底色

——山南市平安法治建设工作综述

2025年09月12日 11:3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巴桑旺姆
分享到:

在雅鲁藏布江畔的这片热土上,山南市始终将平安与法治作为发展之基、民生之要。近年来,山南市政法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用忠诚履职筑牢安全屏障,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用为民初心温暖万家灯火,不仅将“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的荣光持续擦亮,更让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成为雅砻最动人的民生注脚。

守牢安全底线:

以责任担当护稳定促和谐

“只要能让群众睡得安稳、过得安心,我们多跑几趟、多熬几夜都值得。”这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扎西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基层民警,他常年扎根农牧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打击违法犯罪,是群众眼中的“安全卫士”。在山南,像他这样的政法干警还有很多,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维稳工作融入日常、落到实处。

近年来,山南市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筑牢安全防线。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健全重点人群管控体系,圆满完成历次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维稳安保任务;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盗抢骗、食药环、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9.3%,电诈犯罪发案数和财损数持续走低。

矛盾化解在基层,平安才能扎根在基层。山南市今年以来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70件。同时,创新建立“党建+数字+网格”治理模式,调整优化网格1590个,配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2324名,实现城乡“一格一警”和农牧区“一村一警”全覆盖,并在今年5月底率先完成全区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夯实法治根基:

以改革创新强服务惠民生

“以前办理户口要跑好几趟,现在流程简化了,半天就能办完,太方便了!”市民卓嘎在山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户口时,对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正是山南市深化法治建设、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缩影。

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山南市始终将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在司法公正保障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今年以来开展执法司法案件评查261件,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在法律服务优化上,深化车驾管、户籍、出入境等业务改革,相关业务办理量同比持续增长,加油站点安全管理优化改革全面完成。

法治的种子,需要用心播撒。山南市全面推动“八五”普法深入实施,今年以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766场次,覆盖群众22万余人次。“全国模范检察官”席淑姣牵头推进“法治进校园”工程,联合教育部门在市人民检察院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用生动案例为孩子们筑起法治“防护墙”。截至目前,司法机关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12348”热线,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6万元,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赋能发展大局:

以协同智慧谋长远促共赢

“多亏了车载流动法庭,我们在牧场里就能解决纠纷,一点不耽误放牧!”曲松县邱多江乡牧民顿珠感慨道。今年上半年,山南市法院系统深化车载流动法庭职能,巡回办案277次,调处民事纠纷206件,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山南,政法工作始终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山南市落实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2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顺利推进;在守护生态安全上,检察机关建立“河湖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保护案件“回头看”,公安机关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为南北山绿化工程提供法治保障;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政法系统深化结对帮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农牧区发展。

科技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山南市积极打造“政法大脑”,建成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推动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警务、智慧司法行政系统集成。同时推进“雪亮工程”迭代升级,提升“一张网”“一平台”应用水平,让执法司法更加规范、政法协同更加智能、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责任编辑:格桑卓玛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