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鹏说自己得了强迫症,看到水里有垃圾就会想要清理掉。
作为环保部门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员,西藏自治区环保厅污染防治处主任田志鹏谦虚地说:“我主要是在‘幕后’做一些工作。”
在阿里地区环保局工作的时候,田志鹏一边工作,一边当起了志愿者,倡导大家保护生态。他说:“我在大学读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又从事环保工作,也许是专业和工作的双重使命,在实际生活中,我看到河流或地面上有垃圾,就会犯‘职业病’,总会忍不住想把它们清理掉。”
阿里五年
既做本职工作又当志愿者
昨日,记者走进自治区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偌大的办公室里案卷堆积如山,仅有一个人埋头在电脑前办公,他就是西藏自治区环保厅污染防治处主任田志鹏,当记者表明来意后,田志鹏才从工作状态中脱离出来,然后给记者找椅子坐下,并端来一杯热茶。
“田主任平常都这么忙吗?”记者问道。田志鹏回答:“前不久,我刚从地区出差回来。本来,我们办公室人挺多的,但是最近休假的休假,出差的出差,所以很多工作就落到了我一个人头上。”然后他开始讲述这几年来所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工作。
田志鹏介绍,他大学本科攻读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05年进入阿里地区环保局工作,2010年才调到自治区环保厅工作。谈到在阿里的工作,田志鹏充满感慨:“在阿里工作的5年,我是既做公务员又当志愿者,一边工作一边倡导大家关注环保。我大学本科读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又从事环保工作,也许是专业和工作的双重使命,在生活中,我看到河流里或地面上有垃圾,就会犯‘职业病’,总会忍不住想把它们清理掉。”
“当时,阿里环保局联合一些乡镇和小区多次开展清除河道垃圾、大山环保行动等环保活动。在工作和活动中,我有一个体会,那就是预防环境污染远比治理环境污染重要百倍,也容易百倍。”田志鹏说,“有时真的很开心,看到西藏的空气质量比内地好千倍万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西藏的植被真的很脆弱。这就是意味着,不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市民,都应该积极加入到环保行动当中。”
接受挑战
工作变得专业化、科学化
2010年8月进入自治区环保厅以后,田志鹏的工作更加专业了。他说:“在自治区环保厅工作,对我的挑战还是蛮大的。领导在了解到我是环境资源科班出身后,将一项非常专业也非常棘手的工作交给了我和另外两位同事。我们三个人花了半年时间,制定了《西藏‘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现在想来,这项工作有两大难题,一是统计,统计整个西藏的污染物来源,需要走访企业、矿山、居民小区,了解污染物总排放量;二是核算污染物总量减排,这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核算方法。核算方法是跨行业的,生活污水有一种核算方法,企业又是另一种核算方法;总而言之,这项工作非常麻烦而且琐碎。”
田志鹏进一步介绍:“当时,环保部派工作人员来给我们指导过一段时间工作,后来我们又到四川省环科院学习了一段时间,最终我们还是把它做出来了,感觉挺不错的。”说到这里,田志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为适应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田志鹏积极地向有关专家请教,让他最难忘的一件事是向北京大学教授刘建国求教的经历。田志鹏回忆:“因为做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北京大学教授刘建国去年暑假来到西藏,当时厅里安排我负责接待刘教授。我们先后到过林芝、日喀则、山南等许多地方,虽然仅有短短两个月时间,但是跟随刘教授做调查的途中,他给我讲解了很多专业性、技术性的问题,我也是抓住时机不断向他请教问题,真是开阔了眼界,特别是他那严谨的求真态度对我影响很大。”
田志鹏说,环境污染的防治与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在西藏,因为污染不像北京那么严重,所以先期的预防就显得万分重要。他说:“等到污染后再取治理,不仅代价大,而且有些问题已是积重难返,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治理,所以,我们爱护定要西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