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自治区藏医院妇产科唯一的男医生,他今年53岁,从事医务工作近30年,5年前他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但他通过努力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藏医院领导说,工作中的他,没什么豪言,却令同事们刮目相看,没什么壮举,却赢得众多患者的信赖和赞誉。病重期间,他将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的成果捐了出来,他就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医生巴丹赤烈,他说:“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医德,而后才能在医术上有更大的作为。”
以身试药
导致身体严重脱水
巴丹赤烈生于1961年,原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1983年进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从事临床妇产科及药物采集、制药的工作。该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拉片说:“巴丹赤烈老师是我们妇产科唯一的男医生,但他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消除了病人心中的紧张。我1994年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藏医院工作,当时我作为实习医生,巴赤老师带过我一段时间,他非常平和,很乐意与我们这些年轻医生交流看法,他会放开手脚让我们去实践。他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
拉片回忆,“巴丹赤烈老师在制药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不但不会放弃,还经常亲自尝试制成的药品,在尝试过程中因药物的比例问题,导致他连续几天腹泻,身体严重脱水,他就这样反反复复尝试、一次又一次失败,最终制成藏药成品。他曾多次提到,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医院的很多领导都给予他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已故的老院长强巴赤列为鼓励他专门送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医如甘露患者福,妇科疾病之克星;祥瑞六味消炎宝,如同护命金刚甲’这样的大字。”
据该医院人事科主任达瓦次仁介绍,巴丹赤烈在将近30年的医务工作中,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他说:“巴赤老师一直致力于藏医的传承和发展,他常年刻苦钻研,熟读四部医典,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特别是在藏药经验处方的收集于总结、药材的采集、各药材的配方、临床实验、研究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癌症晚期
他靠乐观抗争5年了
5年前,在体检中,巴丹赤烈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对此,该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德吉卓嘎说:“肝癌晚期,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是个什么概念,我想大多数人瞬间想到的就是,生命熬不过半年。但是,巴丹赤烈老师非常乐观,他认为这是上天再一次考验他,考验他在藏药学方面的知识。面对病魔,他一直在抗争,他为此深入阅读藏医药方面的书籍,采购药材,研制药品……我们可以想象,他在整个过程所忍受的疼痛,他所经历的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德吉卓嘎介绍,巴丹赤烈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的藏医学理论知识,逐步研发出治疗肝癌的药品,并得出了宝贵的经验处方。德吉卓嘎说:“在西医抗癌治疗方面,如果存活5年,那么这例病历就属于治愈范畴。5年了,他通过努力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称得上是奇迹!同时,他还为抗癌战线上辛勤研究的同事们贡献了自己的经验处方。”
在医院工作人员安排下,记者根据预约于6月6日下午来到巴丹赤烈的家里。走进他的家,记者看到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布置也是很有特色,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由此看得出主人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巴赤老师的爱人介绍说:“最近他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很不稳定。特别是今天上午,状况非常糟糕,说不出话来。”当记者看到儒雅但却非常瘦弱的巴丹赤烈老师时,已经不忍心再让他说话,采访也随即终止……
医者仁心
把病人当亲人对待
“因为临床技术上的局限,太多的晚期癌症患者痛苦难耐,巴丹赤烈老师为了缓解她们的病痛,再次将自己的研究精力和方向转到妇科肿瘤病治疗上,他经过努力成功研制出一种治疗、缓解妇科恶性肿瘤症状的新药。”拉片说介绍,“记得有一次,一位身患宫颈癌的患者,经济上非常困难,在拉萨除了一个13岁的孩子,没有其他亲人,得知这些情况后,巴丹赤烈老师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1000元给这位患者,用自己的医保卡购买了常觉等贵重药品,并无偿将自己研究出的新药交到病人手中,他还带动全科的医护人员为病人献爱心,当病人手捧着药品和捐来的几千元钱时早已泣不成声,连连说这‘谢谢,谢谢……’这样的事例,在巴赤老师行医过程中举不胜举。”
拉片说:“还有一次,已经下班了,而巴丹老师还在值班,突然发现办公室对面的一间屋子里冒烟,他立即冲进去拿起灭火器救火,他出来时满身是烟灰,为此他还落下了咽炎的病根。想起这些点点滴滴,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回报他对我的培养。”
德吉卓嘎说:“巴赤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他常教导我们包括年轻的医生,他说‘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医德,而后才能在医术上有更大的作为’,他希望我们把眼光放长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他要我们把病人当亲人对待,这样在为患者治病的时候,才能全力以赴减轻患者的痛苦,才能想尽办法治愈病人。这些教诲,这种精神,永远鞭策着我们。”
病重期间
他将全部研究成果捐出
记者了解到,在巴丹赤烈病重期间,他做出了三件大事:一是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妇科疾病的9种经验处方,以及在患病期间研发出来的治疗肝癌的经验处方,无私地捐献给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他还特别向同事们交代,研究和制作藏药的过程极其繁杂,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去完成,期间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但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下去,造福更多的患者。
据达瓦次仁介绍,在巴丹赤烈捐献处方之前,在得知他手中有大量珍贵的经验处方时,很多藏药企业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用高价购买这些处方,但他都婉拒了。从医多年来,他见惯了许多临床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藏医,没来得及捐献手中的经验处方就已去世,最后导致这些珍贵的资料丢失。他说这对藏医药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损失,让人非常惋惜。所以,他作为一名藏医,希望捐献出的经验处方在临床实践不断完善,通过研究、应用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以此为藏医的发展和患者的康复作出贡献。
二是他编写完成了一本关于藏医妇科疾病的书籍,达瓦次仁说:“目前在藏医学领域,有关藏医妇科方面的书籍是少之又少,而巴赤老师的这本书为广大从事藏医妇科工作的同仁们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三是他用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钱,聘请专业人员书写了《四部医典》金书,按他的意愿,将这部贵重的、具有非凡意义的典籍捐赠给了老家的医学院,以此感恩学校对他多年的培养。
达瓦次仁最后说:“巴丹赤烈在2003年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消炎宝研究方案的科研项目基金,并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
采访手记
抑制不住的崇敬与泪水
采访西藏自治区藏医专家巴丹赤烈,花了我整整3天时间,在走访完藏医院行政人员和医护人员之后,我对他真的是心生崇敬之情,为什么?因为感动。他的医德和医术、他对事业的执着和探索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知道这样的医生抑或说是老师,正是我应该去求教的,我相信我上述的文字难以将巴赤医生的一生写尽,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给他写一部传记,恐怕都很难去概括他的一生。
然而,当我带着水果走进巴赤医生的家,特别是看到瘦弱的巴赤医生时,虽然全身乏力,但他还是坐了起来,我紧忙握住他的手说:“巴赤老师,您好,我是西藏商报的记者,您什么都不用说,我都知道了。您比我爸爸大两岁,您就像一坛陈年佳酿,值得我这个陌生的晚辈去品味一生。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从巴赤医生的卧室里出来,我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医院的公告栏里我看到他的照片,他是那么神采奕奕,而此时的他瘦得让人心疼,我无法接受病魔将这样一位优秀的藏医专家击倒在床的事实,他的那双手曾救过很多的人生命啊!
我不是想刻意煽情,但是我知道,巴丹赤烈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高度,因而抑制不住地崇敬他!正如藏医院人事科主任达瓦次仁所说的那样:“巴赤医生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倾尽了全部的心力!”
让我们一起祝福巴丹赤烈医生,祝他早日康复!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