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4年8月,林芝地区朗县迎来了10名“蓝衣人”,他们便是闪耀着青春光芒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面对朗 县连绵的大山、纯朴的藏族同胞,他们选择了坚守奉献,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生机,也为自己的青春梦想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孩子们的“新老师”
2014年9月12日,志愿者们在朗县团县委的组织下,前往朗县中心小学为三至六年级共10个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少先队员辅导课,这是他们来到 朗县组织的第一次集体志愿服务。看着这群穿着蓝色衣服、戴着白色鸭舌帽的“新老师”,孩子们很是新奇。因为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这群“大孩子”很快便和 小朋友们打成一片,课堂氛围既活跃又融洽。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剪纸、绘画、音乐、心理健康调查……新鲜有趣的内容、 创意十足的授课方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欢乐。
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到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这对于志愿者们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决定给他们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还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孩子们会听不懂。但是他们太棒了,不仅学会了我教给大家的歌,还给我这个‘新老师’唱藏语歌,有点舍不得离开讲台。”每次说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来自广东的志愿者关俏喜就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
在朗县2014年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展示会上,人们也同样能看见这群穿着蓝色衣服、戴着白色鸭舌帽的志愿者。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忙前跑后,帮忙布置会场、打扫会场卫生,没有一个闲着的。
“请问哪里有扫帚,我们的摊位有点脏。”
“帅哥,金东乡的展位在哪里呀?”
展示会期间,不时有参展商主动找到志愿者寻求帮助。志愿者们微笑地回答着每个问题,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志愿者队长王红伟说:“虽然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细小甚至微不足道的帮助,但是力所能及地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此刻的志愿者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
老人们的“临时儿女”
2014年12月5日,在第29个“国际志愿者日”,朗县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前往拉多乡敬老院开展以“志愿在行动·温暖老人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行动,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有的志愿者带上摄影器材为老人拍生活写真照,有的志愿者与老人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身体情况,他们帮助老人整理被褥、修剪指甲、梳理头发、打扫卫 生,为老人送去了保暖内衣、食用油、面粉、酥油等物品。最后与老人一起合影留恋,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志愿者们最大的褒奖。
志愿者们表示,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尽自己所能,以博爱的精神去孝敬每一位善良的老年人。
朗县的10名青年志愿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已经全身心 融入到在朗县的生活和工作中。茶余饭后闲聊时,有的志愿者会开玩笑说,“同事们说我越来越像藏族同胞了,要是会说藏语就更像了”、“大爱酥油茶,走,喝茶 去”、“服务期结束买头牦牛骑着回家吧”等。谈笑风生间,志愿者们的思乡之情也就没那么强烈,并且把朗县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很多志愿者表示:“在服务期 满后将要求延长服务期限,或者留在这里工作。”
除了组织集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平日都在各自的服务单位工作。负责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朗县团县委副书记扎西平措说:“这些优秀青年自到朗县以来,克服生活、交通条件差,生活习惯不适应等困难,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都是好样的。”
不管服务期是一年还是三年,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于这些志愿者来说,都将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责任,在志愿服务不断延伸中得到升华,青春也在不断奉献中闪亮……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